“冒名上大学”调查岂可敷衍(民生观)
士心
《 人民日报 》( 2016年03月22日 16 版)
出台这样“奇葩”的调查结论,症结在于地方党委政府缺乏解决问题的诚意,只想敷衍过关
河南“王娜娜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广受瞩目。日前,事发地周口市的联合调查组,公布了官方调查结果。不料,标题为《真假“王娜娜”事件水落石出》的公告,通篇没有事实还原,全部是干巴巴的定性结论与处理决定。接下来是假“王娜娜”被解聘、9名责任人被处分。但这9人做了什么事、犯了哪一条,只字未提,仍是“对此负领导责任”“对此负直接责任”含糊表述。
这样的调查公告不可能让人满意。一个农村学子,自己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居然被他人领取,被冒名顶替上大学直至就业,13年后才得以追查真相。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发生的?是谁、通过怎样的方式动的手脚?制度设计上有什么漏洞?权力与金钱扮演了什么角色?其他人会不会也遭遇同样的命运?即使要处理相关责任人,也必须弄清他们各自的违纪违法行为,才能估量惩处是否真正依纪依法,是否能杜绝这类情况再次发生。
然而,联合调查组的兴趣似乎只盯在真假王娜娜个人的是非曲直上。出台这样“奇葩”的调查结论,症结在于地方党委政府缺乏解决问题的诚意,只想敷衍过关。一种可能是,明说认真调查,实际上走过场,反正都是警告、记过、诫勉谈话,除了处在风口上的假“王娜娜”外,其他人都没有被免职、开除,当事人庆幸轻易过关还来不及呢,谁会提出异议?当然,也不无为包庇某些当事人而故意模糊事实的可能。第二种可能是事实已经调查清楚,却不公告于众,只讲结论不谈事实,这为当事者讳的动机就更为明显。最后一种不大可能的可能,就是调查组水平确实低劣,不知调查的重点在哪里,那就不只是敷衍而是失能失职。
高考既事关为国选材的重大国计,也事关公平公正的社会价值取向,既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乎与党和政府公信力密切相关的民心聚散。因此,“被冒名上大学”事件,应积极查清事实真相,坦诚全面向社会公布,同时仔细分析各环节漏洞,举一反三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相应责任人依法依纪做出处理,让人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诚意与决心。毕竟,没有真相,就没有正义。
对于如今王娜娜注销学籍的诉求,高书记说,假如真是顶替的,学校也没权力注销,只能递交报告给省教育厅,等待进一步核查信息。
岁末年初,全国各地的送温暖活动正火热开展。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深入基层,在慰问中把脉群众所需,精准帮扶救助。
“政治成熟、立场正确、勇于负责;内知国情、外知世界、兼修文化;讲究逻辑、有理有节、善待记者。”在日前举办的中国新闻发言人论坛上,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这样概括当下新闻发言人应具备的素质。
一年一度的暑期实践即将落幕。在大中小学生暑期实践的热潮中,很多人都会在实践的最后阶段,找到相应的主管部门加盖公章。
经过10年“交涉”,李女士终于在2013年6月14日收到泰康人寿的短信,短信显示保险公司已经审核同意了李女士的红利领取申请,并将1684.66元的红利打进李女士建设银行(4.26, -0.02, -0.47%)的卡内。只是这一迟到的“更正”,并没有挽回李女士对泰康人寿的极度失望。李女士为此与泰康人寿开始新的“交涉”:她要求泰康人寿将10年间自己所交的保费与红利足额退还。
宝马车主发现车内存异味 4S店敷衍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