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2月23日电 题:成风化人 温润心灵——文化兴廉现象调查
新华社记者刘雅鸣、甘泉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河南灵宝市财政局局长何江涛走进办公室,墙上一幅“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毛笔字首先映入眼帘。字迹拙朴,这是76岁老母亲为他一笔一画写成的“家庭廉政亲情寄语”。
“每当看到这幅字,我都心头一震。”何江涛说,“老母亲是我心中最重的人,无论如何不能让她失望。”
河南省各级纪委近两年来在严肃查处腐败的同时,持续不断地用“暖色调、热心肠”推动廉政文化建设,营造“不想腐”氛围,将反腐倡廉不断引向深入。
水到渠成:文艺暖色调感化心灵
“如果说纪律是钢尺,那么文化就如涓流。靠执纪惩戒腐败,固然立竿见影,却是事后补救;而文化如水,能够春风化雨、温润心灵。”河南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付静说。在此背景下,2014年以来,河南产生了一批如《全家福》《鉴史问廉》等优秀文艺作品。
《全家福》是根据河南省纪委查处的真实腐败案例创作的一个豫剧剧目:海外留学的韩琳琳回国结婚,却恰逢担任常务副市长的父亲韩英杰被“双规”。一个曾经让家庭和亲人引为骄傲的“励志明星”,却在金钱、女色的诱惑下跌入贪腐的深渊。从“全家苦”到“全家福”再到“全家哭”,巨大的震动和落差,引起了韩琳琳痛苦的反思。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打动人的戏了。演出中,很多党员干部边看边流泪。”河南省纪委驻交通运输厅纪检组组长胡明柱说,截至目前,《全家福》累计演出近200场,超过36万人次观看,几乎场场爆满。
豫剧《九品巡检暴式昭》《清吏郑板桥》等一系列老百姓爱看的“清官戏”“反腐戏”在全省各地铺开。八集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在央视播出后获得各界喝彩。通过征集而来的360多部廉政微电影正在网上展播。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说,好的廉政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帮助我们的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
水银泻地:廉政文化润物无声
“有党员干部的地方就有廉政文化覆盖、有人民群众的地方就有廉洁文化覆盖”——以此为目标,河南省纪委近年来推动廉政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进机关、校园、家庭、社区、农村、企业。廉政文化,犹如水银泻地、无处不在,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门峡市开发区1名小学教师给记者讲了1个故事:开发区1名领导干部坐着公车到学校门口接女儿回家。女儿却坚决不上车,反问父亲:“爸爸呀,你怎么能用公车接我?我不坐!”父亲当即汗颜无地,自己和女儿打出租车回家。
三门峡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吴云介绍,三门峡市许多学校都给小学生发有《规劝家长崇廉尚德手册》。手册以漫画的形式教育小学生对父母各类违纪行为进行规劝。“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非常重视。让孩子规劝父母崇廉尚德,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在农村,廉政文化通过与家风传承紧密结合,深植乡土。灵宝市农村许多新建的门楼书写着“四知家声”4字。这背后同样是一个廉政典故:东汉时期,大儒杨震拒辞行贿者10斤黄金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杨氏后人遂以清白传家作为祖训。而在机关,如信阳市国税稽查局在内联网开设“廉政文化墙”,设“我的风险”“我的处置”等栏目,记录岗位履职风险,大家相互评议监督。
河南适应新形势,构筑短信、微博、微信等廉政文化建设新阵地。如微信公众号“清风中原”粉丝量达32万人。平顶山市郏县1位村干部原计划为儿子大举操办婚事,但从“清风中原”微信上看到多名干部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被查处,遂打消了这个念头。
水滴石穿:廉政教育为精神补钙
冬日函谷关,兀枝残雪,朔风凛凛。
公元前318年函谷关之战在这里酝酿。齐楚燕赵等国行“合纵”之策,组成联军进攻秦国。秦国则以“文绣千匹,好女百人”等腐蚀分裂联军将相。联军因不拒诱惑,最终大败,相继身死国灭。
如今函谷关鼓角争鸣远去,这里是国家级4A旅游景区。三门峡市纪委以“廉”为主题在此打造函谷关修德养廉馆。每年60万党员干部和普通游客,在参观古迹的同时,受到廉政文化潜移默化熏陶。雄关静穆,启迪后人:以“廉”当关,才能万“腐”莫克。
信阳则通过挖掘红色资源打造“大别山红廉文化苑”。这里是中共监察机构的最早发源地之一。红管家郑位三吃糠咽菜、红薯地里埋银元、刘邓大军借粮条等共产党人的勤廉故事,让人为之动容。2015年共有2万人在此参观接受教育。
河南有着丰富的廉政文化资源,既有来自传统的优秀历史文化,如甘棠遗爱、羊续悬鱼等勤廉典故,也有来自近代以来革命精神的传承,如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等。河南各地挖掘资源“一市一品”建设廉政教育基地,教育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底线。
反腐倡廉本身就具有两层意思:既要反腐,也要倡廉。教化固然有其局限性,不能指望看一部戏、被家属叮嘱一声、受一次教育,就彻底改变了腐败分子。河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尹晋华表示,廉政文化发挥其力量,贵在持之以恒,水滴石穿。新形势下,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要一浪接过一浪,在全社会形成清风正气的氛围,让廉洁成为更多人的追求。
12月15日下午,市委书记余学友带领市委中心组成员,赴河南廉政文化教育馆参观学习,并举行重温入党誓词仪式。市委中心组陈星、李宝清、刘军甫、陈锋、金冬江、孙巍峰、李成宽、李国胜等全体成员参加这次学习活动。
结合当前的形势,取法古代廉政制度中的有益成分,在道德素质培养、配套法律惩戒这两方面双管齐下,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治理模式。
2014年以来,省纪委与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豫剧院等单位连续编排了廉政文化三部曲《全家福》《九品巡检暴式昭》《张伯行》,广受好评。
9月9日下午,在浚县纪委宣教室李宗江部长的组织下,部分县直单位纪检书记(组长)就“廉政文化进机关”创建活动到浚县人民法院进行交流学习。
对党员干部来说,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应注意抓好家风,对自己的配偶子女,经常进行政治思想与理想信念教育。3月4日下午,市纪委和市妇联联合举办“廉政文化进家庭”大讲堂,周口晚报专栏作家柳韵受邀为市纪委全体人员作“家风”专题讲座。
河南省各级纪委近两年来在严肃查处腐败的同时,持续不断地用“暖色调、热心肠”推动廉政文化建设。
“这部戏对领导干部以及整个社会风气都有很好的教化功能,做官就要像暴式昭那样心系苍生,清正为人。
省纪委有关负责人说,河南省多种“接地气”的廉政文化活动也风生水起:“中原清风杯”反腐倡廉微电影评选,逐步形成了独具河南特色的网络廉政作品经典品牌;
9月25日,为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党风廉政建设氛围,切实提高市委政法委机关党员领导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市委政法委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集中收看了由中共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河南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廉政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第一集《兴衰之思》。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春节期间,农民原有的‘宁省一月,不省一节’的观念改变了,大量购买烟酒鱼肉的少了,许多人买来了书籍、影碟,不少人家里安装了宽带,把钱花在了置办‘精神年货’上。”2月25日,记者来到杞县葛岗镇东空村,谈到今年春节“精神年货”走俏城乡,在地里查看大蒜长势的村支部书记胡同进说。
2014年,我省纪检监察工作在加强反腐倡廉舆论引导、党风廉政教育、廉政文化培育等方面新风劲吹、实招频出,筑起了一道道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尹晋华多次要求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预防腐败的关口前移。
昨晚8时,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了大型纪录片《鉴史问廉》第八集《千秋之评》,该片的首轮播出至此圆满结束。在李良学看来,这可以警示官员遵纪守法,不可违法乱纪,制度可以把官员的权力装进笼子里,具有很大的约束力。
“我认为,河南电视台的这个选题是非常重要的,反映了河南电视台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历史担当和政治责任感。在对清廉清正的问题上,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放松、不懈怠,自重自尊,时刻锁住自己的非分之念,筑牢防腐防护堤。
“我认为,河南电视台的这个选题是非常重要的,反映了河南电视台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历史担当和政治责任感。在对清廉清正的问题上,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放松、不懈怠,自重自尊,时刻锁住自己的非分之念,筑牢防腐防护堤。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封建王朝的兴亡更替在中国大地上反复上演。“清官情结”和“青天文化”对现实社会仍具有启示价值,《清官之念》将通过对中国人“清官情结”的解读,探寻青天文化对于历史和当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