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河南省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河南省省长谢伏瞻做了政府工作报告。在工作报告所提到的2016年重点工作中,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内容,比如GDP增速8%、结构性改革、“城市病”、10亿元雾霾资金等。
对此,河南省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杨志博,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经济学博士张国兴做了解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李长需 记者 章衡 见习记者 杨平GDP增速8%能实现
记者:经济增速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将2016年GDP增速定为8%左右,怎么看这一数字?你预测这个目标是否容易实现?
杨志博:我感觉能实现,因为我们已经提前打好了发展的基础。比如,咱们河南通过跨境E贸易建设,比如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比如全球智能终端制造基地初步形成。这些都为下一阶段经济增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现在的经济形势不太好,但个人觉得这是因为受一些行业的拖累所致,总体上河南经济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趋势没变。咱们的出口总值增长15.3%、对外贸易领域发展得也不错。还有我们的高速公路新增1289公里,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建设全面展开;电力装机净增1740万千瓦等。这都是我们下一阶段的发展优势所在。
张国兴:河南定8%的增长目标其实并不高,因为河南这几年正赶上好机会,处于一个迅猛发展的时期,这从我们近年来的航空港建设、米字形高铁、T2航站楼等都能感受到。此外,河南人口众多,消费需求旺盛,而消费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因此,8%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2015年发展的启示是什么
记者:您觉得要达到这个目标,河南经济2016年应该培养哪些新动力和竞争优势?
杨志博:在我看来,新动力就是各行业继续加大创新,还有就是工业转型势在必行。企业只有加强修炼“内功”,降低运营成本,减少低效投入,通过加强管理、采用信息技术等手段,才能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大量企业健康发展,我们实现2016年经济目标也就顺理成章了。 张国兴:河南的竞争优势,就在于我们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发展格局,即以航空港为核心,以交通为枢纽,以投资为动力。
记者:2015年河南实现了增速8.3%,为何能跑赢全国?这对于2016年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杨志博:和咱们最近政府的重视分不开,就目前掌握的信息判断,我们省的第一季度经济发展成绩还不错。我们省对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规律把握得十分准确,省情了解透彻了,制定的发展战略就清晰、可操作性强。
比如第一季度发展必须月月抓、天天抓,把年度目标按季度分解、按月分解,每月跟进和考核,保证第一季度成绩,不然的话,全年目标就难以实现。还有就是我们的优势,我们抓产业转移,我们产业集聚区形成的新的增长点等,都是2015年发展带来的启示。
张国兴:河南能跑赢全国,主要原因是河南正赶上好机会。现在的河南,发展经济的天时地利人和全部具备。
天时方面,我们正处于国家重点扶植中部城市崛起的时代,而且河南还搭上了“一带一路”的快车。
地利方面,河南的交通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地铁、高铁、城轨、航站楼、郑欧班列,交通优势可以转化为物流优势,这在如今的时代可谓举足轻重。 人和就更不用说,早在2015年6月份的省委会议上,郭书记就强调,好事得拼,一定要尽全省之力拼上去。
2016年,河南要延续2015年的发展思路,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此外更要加快航空港区的建设,把航空港做大做强是郑州乃至河南发展的关键,要更多地引进优质企业,引进投资,抓住机会发展经济。
如何看各类困难企业分兵突围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强结构性改革,要求深入调整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为稳定增长、提质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特别是在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提了不少。今年的加强结构性改革有多重要?
杨志博: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发展已经到了十字路口,如果改得好的话,就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轨道。
记者:报告中提出,推动供给侧结构调整要做好分类施策、支持各类困难企业分兵突围。您怎么看?
张国兴:“分兵突围”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策略,说明政府明确处理的时候不可一刀切,一定要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情况特别慎重处理。例如,对某些虽然暂时经济效益不好但产品市场良好的,要加大扶持力度。
杨志博:这些提法能够看出,咱们省面对困难的企业有一个策略,是尽量地减少破产,能重生的就重生。因为河南还在工业化场域中,不像沿海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河南在推进供给侧改革,提高工业质量的同时,还要推动全省工业发展。
治疗“城市病”需要顶层设计
记者:在报告中,既提到了加快城镇化发展,促进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又提到了解决“城市病”。二者如何协调?
杨志博:很多发达国家都在发展过程中经历过“城市病”,城市最早发展城市规划,多发展集中型城市,像上海,前几年也发生了中心城市拥堵,后来就开始发展多中心化。
谢省长在报告中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试点建设、10亿治霾等措施,这说明我们的城市建设在质量上要求更高。这其实就是在治疗“城市病”,要想根治“城市病”,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十分重要。
张国兴:雾霾、拥堵,这都是非常典型的“城市病”。如何规避“城市病”,我认为我们应该向欧美国家学习建设卫星城,要逐渐地将眼光转向郑州周边的县区,而不是一味地将郑州扩大。否则若干年后我们就要走上北京的老路,限行都治不了拥堵,还要动员城区产业和居民外迁。
我对组合型大都市区的建设思路比较认同。城市建设不能摊大饼,要注重优势组合,充分利用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和周边地区的承接作用,分担核心区的压力,促进周边地区的发展。
眼下,许多城市“患”上了住房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病。
初夏的新郑龙湖充满勃勃生机,这片土地上正酝酿着一场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潮碰撞。4月29日,由大象融媒集团承办的“中国镇级市发展模式研讨新郑龙湖高峰论坛”在河南工程学院举行,来自省内外知名专家齐聚龙湖……
沙河顶,广州话剧艺术中心13号剧院的小凉亭里,一头金发的青年导演、编剧兼演员刘昊枯坐着,一根接着一根地抽烟。刘昊来广州7年了,仍听不懂一句粤语,这是因为他把自己“圈禁”在广州话剧艺术中心13号剧院,他把这地方称为“13号大院”,一字之差,透露出心声。
市域范围内形成1个中心城市(长沙都市区)、2个副中心城市(浏阳城区、宁乡城区)、若干个建制镇。”王慧芳表示,在全域规划的指导下,基础设施将尽可能实现市域全覆盖,更加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市域范围内基本服务均等化。
芬兰大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主要得益于工厂不断改进废气排放的过滤技术,以及城市居民逐渐放弃石化能源,越来越多地使用清洁能源。”牛文元认为,应当努力实现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的分工互补以及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均等化,来引导人口合理流动。
5月12日,本版刊发“大城市的纠结”系列报道第一篇《“城市病”缘何而生?》。报道认为,我国“城市病”的成因是多元的,这些病因大城市有,很多中小城市也有,不能把“城市病”看成是大城市的“专属病”。国内外实践也充分证明,“城市病”与城市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中国汽车协会近日预计,将来,天津、深圳、杭州、成都、重庆、青岛、武汉等城市都可能实施汽车限购措施。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认为,交通拥堵是城市尤其是大型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和城市的初始规划建设有关。
中国汽车协会近日预计,将来,天津、深圳、杭州、成都、重庆、青岛、武汉等城市都可能实施汽车限购措施。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认为,交通拥堵是城市尤其是大型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和城市的初始规划建设有关。
在城市建设高潮期的这个阶段,合肥的财政收入呈递增趋势——2006年,合肥市的财政收入为167. 77亿元;2012年,该市公共财政收入为694.4亿元。“原来城市道路是三板块: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三个板块,现在有的路成了两板块,没有人行道或者人行道很窄,这就不是以人为本。
推进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关键一点是针对性预防和治理城市病,为所有城市居民创造一种可以幸福工作、生活于其中的氛围。①、③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发起的2010年度中国城市幸福指数专项调查。
推进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关键一点是针对性预防和治理城市病,为所有城市居民创造一种可以幸福工作、生活于其中的氛围。①、③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发起的2010年度中国城市幸福指数专项调查。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9日发布《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2》,称中国大型城市正步入“城市病”集中爆发期。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苏宁称,在“新兴+转轨+转型+快速城市化”的多重背景下,我国的城市发展更具有复杂性。
今天下午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6》指出,城市竞争力强的城市,城市病也日趋严重。
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城市。何以触摸城市之心,如何感受城市之善?答案不是经济的增长、地标建筑的堆砌所能涵盖的。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推进城镇化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