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新闻记者董彩红/文 邱琦/图
关于杂技,一直有“天下杂技看中国,中国杂技看中原”的说法。位于中原的河南,杂技艺术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新上任的河南省杂技家协会主席闫敬彩眼里,河南的杂技艺术发展面临着哪些突破,有哪些亮点?她又与杂技艺术有着什么样的缘分?近日,猛犸新闻记者第一时间专访了河南省杂技家协会主席闫敬彩。
谈缘分:艺术的熏陶早在小时候已悄悄开始
高挑的身材,温暖的笑容,娴静的语调,这位新当选的杂技家协会主席,举手投足都很有“艺术范儿”。她一再强调自己是带着“对艺术的敬畏、忐忑的心情,带着更多的使命和责任来担任主席的职务。”虽然她一再说自己不是艺术科班出身,但其实,她与“艺术”的缘分从很早就开始了。小学、高中、大学,闫敬彩一直是文艺委员,爱唱爱跳的她对艺术有一种天生的喜爱和追求。
小学与高中期间,都参加过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并在农村的土台子上演过现代豫剧。
1977年高中毕业后,当了两年的小学音乐教师。
闫敬彩记得很清楚,当时学校里没有钢琴,只有一台脚踏简易琴。每到上课,三五个学生一起帮忙,咿咿呀呀一起将简易琴搬到教室,一旁的黑板就是闫敬彩抄写乐谱的地方。
闫敬彩带着孩子们一起唱国歌、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除了音乐,闫敬彩还对村里舞台上偶尔来表演的杂技班子很感兴趣,在她眼里,舞台上的杂技演员,那都是有本事的人。没事儿的时候,闫敬彩还会跟小伙伴儿们比谁下腰下得好。
或许,艺术的熏陶早在那个时候已悄悄开始了。
谈追求:艺术的滋养,对价值观、道德观形成带来了很大影响
两年后,带着对更高文化艺术的追求,她决定参加高考继续学习,并于1981年顺利考上了郑州大学中文系。她说,当时报考中文系,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原来,闫敬彩上高中时非常爱看小说,老师发现后鼓励她:“这么爱看小说,以后报考中文系吧,考上大学后,可以在图书馆里看更多的小说。”闫敬彩回忆起那段美好的学生时光,脸上满是笑。
到了大学校园,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图书馆看小说。当然,大学也给她开启了更多扇艺术之窗。
大学期间,除了文学,她还是班里、戏里的文艺积极分子,爱唱豫剧的她曾经代表院系、学校与其他高校联欢,她演唱的豫剧多次成为大家印象深刻的节目。
大学毕业后,虽然学的是中文,但闫敬彩的毕业论文则一如既往与艺术挂钩,写的是艺术美学——《艺术的再现与表现》。
闫敬彩回忆,艺术的滋养对她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等,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幸运的是,她毕业后,也一直从事的是与艺术相关的工作。
“干着自己喜爱的工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闫敬彩说。
谈基层:更清楚老百姓对文化艺术的需求
1985年,闫敬彩大学毕业后到河南省群众艺术馆工作,从事的也是文艺调研,促进群众文艺的发展等工作。
2002到2004年,闫敬彩还有两年的基层工作经历。
当时她到河南省延津县挂职任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协助分管文化、卫生等方面的工作。
她说,这两年,更多了解到文化工作在基层的生存状况,也了解到了老百姓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以及很多基层文艺院团的酸辣苦甜,他们对一些政策的期盼等。
从县里回来后,曾担任河南省电影学校校长,河南省艺术职业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
2007年,闫敬彩开始担任河南省文化厅文艺处处长至今。
她感叹道,这么多年一直从事文艺工作的组织、管理、服务等工作,深知演员、剧团非常不容易,知道他们的甘苦,也愿意为艺术事业出一份力。
谈影响:河南杂技已从民间走向国际
提起杂技,很多人脑海里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走钢丝、顶坛子、跟头把式、倒立等街头表演,其实,杂技艺术通过力与美的结合,早已进行了纯美观感的升级,已从民间走上舞台、甚至世界,给人带来了全新震撼之美。
12月14日,刚刚结束的上合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四次会议欢迎晚宴上,有一场30分钟时长仅7个节目的精品演出。因欢迎宴会为国宴规格,文艺演出必须具有国家级的水平。其中,就有一个杂技节目——《肩上芭蕾——东方天鹅》,杂技演员带来了足尖站肩、站头顶,“360度转体”、“单脚站头转体”、“单脚踹燕”等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他们将中国传统杂技与芭蕾舞完美融合,给人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被各国领导人称赞为“中国之美”。
徐学龙的高徒徐永威,现已是黑龙江冰上杂技团的“高龄演员”。“我与国内顶尖的新蔡县籍冰上杂技演员一起,投资8000万元在家乡办起了冰上杂技培训学校,发展冰上杂技产业。
头顶托盘正在送餐的钟大姐。钟大姐头顶托盘从路人让出的道路中穿过。
辽宁省委组织部日前发布公告,沈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凤波,拟任中共辽阳市委委员、常委、书记。由于王凤波曾在沈阳杂技团当过演员,消息引发热议。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39岁的准妈妈米歇尔已怀有8个月身孕,却依然坚持杂技表演训练。
《聊斋遗梦》,这部唯一一部冲击十艺节“文华奖”的杂技剧,由山东省杂技团选拔的92名演员,历经7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