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新闻评论员 李长需/文 袁晓强/图
郑州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国际时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12月14日、15日在郑州召开。这是郑州第一次在如此“高大上”的场合展示自己的“国际范儿”。
追寻历史的脚步,我们不由感叹:六七十年前的郑州,不过是一个只有5平方公里、14万人口的小县城,跟国际接轨只能依靠想象;即便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一日千里,也难以在国际舞台显山露水;14 年前,在时任河南省省长李克强的主导下,一片芦苇丛生的土地摇身变作郑东新区,郑州从此步入“国际郑”的轨道。
从郑东新区在国际上获得中国首个“城市规划设计杰出奖”,到2009 年被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誉为“是世界眼光的规划”,我们都不难窥探出,郑州的国际化雄心与野心。
今年9月2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千玺广场大厦顶层,从280米高空俯瞰新区新貌说,“这就是当年讲的‘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建新区’。”
抬眼看世界,世界滚滚来。正在崛起的郑东新区,俨然成国际化新城;正在建设的郑州航空港,将亚太与欧美连接起来;正在运行的郑欧班列,在展现贯通欧亚的新丝路风采;正在打造的各类口岸,已成为内陆开放的高地;发展迅猛的跨境E贸易,使得买全球卖全球成为现实;眼花缭乱的“一带一路”论坛、拜祖大典、少林国际武术节等活动,让文化交流 互动越来越活跃……
千辛万苦长成“国际郑”,这次,郑州的“国际范儿”终于迎来集中展示的“国际时间”。
新班子,新思路,与之前的新型城镇化不同,“马程”版的郑州新型城镇化有三个新核心:推进城市国际化、县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
遇暴雨就积水、遇狂风线路就断落、遇施工地下管线就要迁移场景,如今正逐渐在郑州成为历史,而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要保持美丽,基础设施就必须非常完善。
郑州正变得越来越美丽,要不然国际性的会议咋会选在郑州呢!
遇暴雨就积水、遇狂风线路就断落、遇施工地下管线就要迁移场景,如今正逐渐在郑州成为历史,而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要保持美丽,基础设施就必须非常完善。
独有的人口红利、健康的房地产市场等因素,都是吸引像“地产十强”这样的实力房企落地郑州的关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