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服务业座谈会上,一组数字令人振奋:今年1至9月,全省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0157.49亿元,同比增长1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占GDP比重37.7%,拉动GDP增长2.9个百分点。这表明,在经济下行大背景下,我省服务业发展持续向好,形势喜人,成为拉动前三季度经济回升的重要力量。
2012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发展“商务中心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以下简称“两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我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顺应积极发展要求,为加快服务业发展和经济结构优化而规划建设的重要科学载体,与产业集聚区、城市新区、中心城市组团等共同组成了我省科学发展的载体体系。
三年多来,全省176个“两区”建设渐次铺开,异彩纷呈,正在成为带动全省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重要引擎和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有力支撑。
谋划“两区”,构建发展载体
放眼世界,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特征,现代服务业正逐渐取代制造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
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的平均水平为60%;就我国而言,1978年至2014年间,尽管服务业占GDP比重从23.9%上升至48.2%,但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河南的服务业获得了长足发展。服务业总值从2005年的3152.83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2875.9亿元,占GDP的比重从2005年的29.9%上升到2014年的36.9%。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南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服务业总量小、新型服务业占比不高、经营业态不够丰富等问题突出。“集聚发展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特点和显著趋势,河南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症结就在于缺乏科学发展载体支撑,集聚发展的载体不强,没有形成较强的聚合力和竞争力。”省发改委有关人士分析道。
目前,河南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面临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特点的经济新常态,河南步入了攻坚克难、负重爬坡的关键阶段,跨越发展、转型发展任务艰巨。
发展服务业,河南优势和机遇并存。近年来,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为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拓展了广阔空间;河南地处中原,“铁路、公路、飞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成为服务业强有力的支撑;随着国内外服务经济加速转移,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科技化趋势日益明显,我省服务业发展面临着新的难得机遇。
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顺势而为。2012年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是服务业企业(机构、商户)集中布局、服务业集群发展、服务功能集合构建、空间和要素集约利用,促进大容量就业的服务业集聚区,是为城区和周边区域提供综合服务的城市功能区”。
目前,全省60个中心商务区、116个特色商业区发展规划全部完成,总规划面积299平方公里,2014年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1.8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45.6亿元;2015年“两区”固定资产投资将以20%的增幅,达到1100亿元的规模;2015年“两区”增加值目标是650亿元,增长幅度将达到10%。“两区”正在成为河南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
建设“两区”,力促转型升级
建设以生产性服务功能为特征的“中心商务区”和以生活性服务功能为特征的“特色商业区”,是省委省政府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重要抓手,是“一个载体”、“四个体系”建设的基本支撑。
“34家世界500强、40家国内500强、68家上市公司……自2013年3月29日成立以来,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发展驶入‘快车道’,并成为郑州经济新地标和郑州甚至河南的一张新名片。”郑东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兴奋地说。
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是河南“两区”建设的龙头,发展势头强劲,被誉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CBD”之一。该商务区坚持产城融合,加快建设以金融集聚区、总部基地和楼宇经济为特征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成效显著:2014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365亿元,完成税收25.2亿元,税收超千万元楼宇39栋、超亿元楼宇18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3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完成约106亿元。
目前,该区已集聚了162家各类金融机构,成为河南省金融机构最为集中的区域;期货大厦中入驻的各类期货公司达26家,广发大厦入驻金融机构14家,会展中心入驻会展企业21家……“该区已培育税收超亿元楼宇18栋,一座座高楼大厦就是一座座‘立起来的开发区’。”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我省共有60个中心商务区,形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生态协调的发展体系,成为城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和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无商不活”,商业是城市的活力之源,特色商业区就是打造“集聚相关服务业企业,形成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辐射带动作用,为一定区域提供特色商贸服务和相关商务服务的服务业集聚区”。
特色商业区要突出生活服务功能,注重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彰显特色、打造品牌,形成区域消费中心。实践中,全省116个特色商业区结合当地文化、旅游、商务资源及特点,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为主的历史文化街区、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城市游憩区(RBD)和以专业市场为主的特色商业区,发展态势良好。
提升“两区”,强化战略支撑
据河南省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2875.9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28.51亿元。而2014年“两区”服务业增加值仅占全省服务业的5%,固定资产投资约占全省服务业的7.3%。这表明,目前“两区”建设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高成长性特征尚未得到充分显现。
“十三五”期间,河南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过程中,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如何把现代服务业打造成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使其在“一带一路”建设和河南三大国家战略中发挥应有的载体支撑作用,意义重大。
2014年5月,河南省政府出台《关于建设高成长性服务业大省的若干意见》,明确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等九个领域为当前大力发展的高成长服务业。
“高成长服务业既有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三高’内在属性,又有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的‘三新’外在特征,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代表着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和动力源。”郑州大学副教授刘兆鑫表示。
今年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2015年河南省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行动方案》,再次对发展高成长服务业进行了具体部署。该《方案》要求“两区”建设要以“促集聚、凝特色、提服务、强融合为着力点”,“加快企业、项目和资源要素集聚,提升支撑能力,完善服务功能”。
“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需要技术创新引领,更需要体制机制创新保障。可以说,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将成为未来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所在。”省发改委产业研究所所长许贵舫说,“河南需要在积极落实国家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采用市场化手段,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当前我省“两区”建设尽管开局良好,但前路任重道远。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要强化“两区”建设,为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战略支撑,使其成为新常态下“河南经济升级版”的“新引擎”。
(记者 闫伊默)
集聚了57家电商小微企业的郑州郑东新区电子商务大厦,2015年税收突破5亿元,超过了河南许多县域全年的税收总额。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服务业座谈会上,一组数字令人振奋:今年1至9月,全省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0157.49亿元,同比增长1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
经过两年多规划建设,我省“两区”发展起步良好,正在成为带动全省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重要引擎。目前,全省175个“两区”发展规划已全部完成,框架体系基本形成。
与大刀阔斧的产业集聚区建设交相辉映,在全面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形势下,河南的“两区”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历史契机。
“市商务中心区已落地项目超过40个,6座标志性大厦投入使用,吸引了鹤壁银行、大用集团、上海聆海集团等125家企业入驻。鹤壁市通过各个商业区之间的差异化发展,既防止了相近行业的恶性竞争,又能形成合力,共同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洛阳市西工区特色商业区沿中州路两侧,东至玻璃厂路,西至王城大道,南至凯旋路,北至唐宫路,规划总面积两万平方公里。按照洛阳市的整体规划,伊滨区建成后分六大功能区:中央商务区(行政副中心)、伊滨公园、伊滨商住区、职教园区、产业园区和现代物流区。
这也对洛阳这座城的全省副中心城市建设目标不断助力。
洛阳市西工区特色商业区沿中州路两侧,东至玻璃厂路,西至王城大道,南至凯旋路,北至唐宫路,规划总面积两万平方公里。按照洛阳市的整体规划,伊滨区建成后分六大功能区:中央商务区(行政副中心)、伊滨公园、伊滨商住区、职教园区、产业园区和现代物流区。
平顶山市卫东区特色商业区着重发展高端商贸业、金融服务业、休闲娱乐业,目前在建重点项目6个,总投资45.4亿元;新华区已基本完成特色商业区给排水、电网、通信线路等基础设施,有144家商业企业入驻;
以培育特色产业和增强区域服务功能为中心。
9月25日,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洽谈会将在郑州举行,这是我省首次以开放现代服务业为主题的合作洽谈会,规格高,参加人员多。 从业人员新增10万人,入驻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超过2000家,税收超千万元商务楼宇达到40幢
现在,无论是郑东新区的CBD还是开封的小宋城,都已成为当地乃至全省的名片,成为我省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的典范。今年我省“两区”建设重大标志性项目建设要取得突破性进展,特色产业加快集聚,区域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现在,无论是郑东新区的CBD还是开封的小宋城,都已成为当地乃至全省的名片,成为我省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的典范。今年我省“两区”建设重大标志性项目建设要取得突破性进展,特色产业加快集聚,区域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服务业一直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加速器,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一直是我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建设方面,我市完成投资40亿元,累计建成投用千万元产业项目21个,争取上级专项资金800万元,安排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1000万元,共计拉动社会投资近20亿元,“两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9月15日,市政府召开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通报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舒庆指出,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切实提升招商项目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是形势所迫、发展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