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多小区私拉电线成灾 居民安全存隐患

2014-08-01 06:46 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郑州多小区私拉电线成灾 居民安全存隐患

  郑州多小区私拉电线成灾 居民安全存隐患

  映象网讯(记者 韩旭/文 张晓冬/图)电动车充电到底有多乱?缘何出乱?昨日,东方今报记者实地走访郑州市内多个小区发现,随着电动车数量越来越多,电动车充电难已成为小区居民和电动车车主普遍关心的问题。居民为了给电动车充电,不少住户从楼上私拉电线到车棚或空地给电动车充电等,如此方便了,却埋下安全隐患。

  【现象一】

  一棵树上绑8根电线给车充电

  昨日上午,记者走访郑州市中州大道航海路富田太阳城小区及东三街一家属院时,发现小区内并无设置专门的非机动车停车棚,不少居民直接将电动车停在单元门口的空地上。

  在这两个小区内,几乎所有单元门口都有从住户家里扯下来的电线,有一个单元门口的一棵树上甚至悬挂了8根电线,相互缠绕在一起。有些则直接放在绿化草地上。不少居民还出妙招,在插座上罩上空饮料瓶防雨。

  这些电线大多来自3至6楼住户,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刚好一位居民正在为自己的电动车充电。“知道不安全,但是小区内又没有充电的地方,不这样充没办法。”居民闻先生说,自己上班的地方离家比较远,电动车几乎每天都需要充电,充满电需要将近7个小时。

  当记者问充满电后是否会下楼拔掉电源时,闻先生回答:“充满电要到第二天凌晨2点左右了,怎么可能会再到楼下拔电源。”

  【现象二】

  消防通道 被充电电动车霸占

  记者了解到,大多数车主一般下班回家就为电动车充电,由于充电时间久,一般都会在次日早上上班时拔掉电源,连续充电时间一般超过12个小时。

  “这个小区建成时间比较早,并没有规划电动车充电点,现在电动车越来越多,不让他们扯线充电并不现实。”小区物业常经理说。

  在富田太阳城小区内,记者还发现靠西北的两栋居民楼之间是小区的消防通道,虽然在地面上画有禁停标线,但是仍有居民私拉电线到此处,并将电动车直接停放在消防通道内,留下的路仅能通过一人。如果小区发生意外,势必会阻挡消防车辆的通过。

  【现象三】

  电线插座塞进天然气表箱

  在位于郑汴路的长城康桥小区及经三路一小区内,虽然专门设有非机动车停放的车棚,但并没有充电插座供居民使用,所以不少电动车主也选择从家里私拉电线出来充电。

  记者看到经三路一小区内,一根电线从一居民楼六楼的窗户处垂落到地面,“肯定存在不安全,但是不拉电线充电你告诉我怎么办?”李先生说,自己家住六楼,当初搬到这儿住就被电动车充电问题困扰了很久。

  起初李先生每天都会把电动车电池拿到家里充电,但是一个电池少说也有几十斤重,久而久之就觉得既麻烦又费力,看别人都从家里扯电线出来,他也就跟着效仿。

  记者在东风路小区看到,一些居民为了一时方便,竟将私拉的电线插座直接塞进了天然气表箱内,而裸露的电线则缠绕在天然气管道上。

  【现象四】

  车棚充电有限 仍有居民拉线充电

  在南阳路郑纺机家属院及南阳路华苑小区、长江路豫海花园小区。小区内虽设有专门为电动车充电的集中点。但是记者在该小区发现,仍有不少居民从家里扯线充电。

  “不方便,而且还要交钱,我自己从家里扯根线比这方便多了。”孟先生告诉记者,小区电动车数量太多,车棚有时候根本放不下,而且每天早上上班的时候大家都往外挤,耽误不少时间。

  说起安全问题,孟先生也坦言,其实他也不愿意私拉电线来充电,电线裸露在室外,也很危险,可我们没有办法。而且从楼上往下扯电线给电动车充电,楼上的窗户关不严,有可能给小偷提供“方便”;晚上充电时,都在睡觉,如果碰到下雨天造成电线短路,有可能引起火灾。

  在豫海花园小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虽然小区为居民设置了专门的充电车棚,但由于车棚内充电插座有限,并不能满足居民的需要,所以,不少居民不得不从家里“空降”电线来充电。而且不少居民觉得自家扯线更为方便,而且还省钱。

  声音

  私拉电线成网 居民时刻担忧安全

  当记者走进优胜北路某小区内时,壮观的景象着实惊人。4栋楼之间的3个过道上空,几乎每家都会扯出来电线为电动车充电,记者粗略数了一下竟不下百根。居民说起私拉电线也颇为无奈。

  “这个小区是个旧小区,小区内没有专门充电的地方,我们只能拉线出来了。”居民王先生说,他们家住在三楼,刚买电动车的时候充电都是把电池拎到家里充,但是每天都要拎着百十斤的电池,时间久了谁也受不了,况且还没有电梯。

  昨日,记者走访了市内10个小区,发现竟有8个小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私拉电线现象。面对近期不断发生的电动车充电安全事故,不少居民也表示担心,这些电线就像蜘蛛网一样错综复杂,一旦出现连电现象,很容易引发火灾。到那个时候,受害的就不仅仅是给电动车充电的人了,整个车棚都可能因此受到牵连。

责编:李争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