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的郭女士,有件事想不明白前年去给女儿存“嫁妆钱”,今年收到保险合同,当初想要存钱,怎么买了保险?
近日,郑州的郭女士给河南商报打来电话,说她2年前去银行办理储蓄业务时,最后给办成了保险。对此,当事银行表示,他们只是代理销售保险产品。律师认为,这种老年人办理储蓄业务结果买回保险产品的事情全国很常见,有欺骗嫌疑,建议当事人向保监会举报。
事件讲述
想买理财产品
买到手的却是保险
五一前夕,64岁的郭女士告诉河南商报记者,2012年5月份,她去某银行郑州未来路支行为当时16岁的小女儿办理储蓄业务,用于10年后女儿结婚买房。在银行理财经理的推荐下,郭女士瞒着家里,购买了一份名为“财智双赢年金保险(分红型)”的产品。
今年4月份,郭女士收到了太平洋保险公司发来的合同,“我以为当时买的是银行理财产品,这才知道是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
“本来是想给女儿存10万块钱,但理财经理给我推荐了这个产品,我也不知道是保险产品,只知道他们承诺能拿到不低于10万块钱的分红。”郭女士说。
郭女士的儿子发现后,认为老人上当了。随后去银行咨询,对方告知这个产品分红约有7万元。而至此,老人已经交纳了2年共计6万元的费用。
银行方面
我们只是代销渠道
4月29日,银行工作人员解释说,这个产品是保险公司在该行代销的。
河南商报记者查询得知,2011年3月份,保监会、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中规定: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全面客观介绍保险产品,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等混淆,不得夸大保险合同的收益,不得误导销售或错误销售。
银行负责人回应说,当时给郭女士明确说了这个是保险产品,并且有录音证据。但郭女士认为自己听不懂讲解,也看不明白网上的介绍。
“银行只是一个代销渠道。”银行方面称,建议客户去保险公司反馈,“出现过追回已交款的情况。”
保险公司
该情况已上报
太平洋保险公司一位任姓负责人表示,情况说明已经递交给上级领导,但是需要时间走办理流程。“这钱究竟怎么退,不是我说了算,我也没这个权限。”
此外,保险公司出示的保单“利益演示”页面显示,该业务10年后的红利分配按低、中、高3种情况进行预测。换言之,依据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说法,10年后的分红是不确定的。这与郭女士反映的10万元分红的承诺相背离。
律师说法
建议向保监会报案
在河南见地律师事务所律师冯海河看来,这种老年人办理储蓄业务结果买回保险产品的事情全国很普遍。
“上百条的条款,老年人根本看不懂。”冯海河建议郭女士向保监会举报,“通过保监会向保险公司施压,对案件核实后进行处罚。”郭女士的儿子告诉记者,五一前已向河南省保监局举报。
昨日下午6点,郭女士获得最新消息,河南省保监局已责令太平洋保险河南分公司调查该事件。来自保险公司的说法是,短则一个月、长则三个月解决问题。
相关链接
给老年人推销保险产品有限制
保监会通报显示,2012年有2979个保险消费者投诉销售误导,占人身险公司违法违规类投诉的85.28%。2013年,保监会下发了《关于规范银邮保险代理渠道销售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规定银邮销售渠道的销售人员不得向60~70岁年龄段的老年人推荐期缴型产品,不得向70岁以上老年人推荐任何保险产品。(记者 王杰 李兴佳)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