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县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把转作风与办实事结合起来,从离群众最近的小事、琐事抓起,从群众反映强烈的急事、难事抓起,在办实事中转变干部作风、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办好群众反映的小事,就是得民心的大事”
最近一段时间,居住在兰考县城五干渠畔的刘伟老大爷,完成了从被人同情到被人羡慕的转变。以前,约几个老伙计到家里玩,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现在,大伙都围在他家的小院里喝茶、聊天、下棋,宾客盈门,络绎不绝。
“为啥?还不是因为门前这条河。”刘大爷告诉记者,以前,从他家门前流过的五干渠河水脏,环境差,垃圾成堆,蚊蝇乱飞,群众意见大。最近一个月,县里开来上百辆车清运垃圾,引进黄河水放水冲刷。“以前都不敢遛弯,现在到了家门口还想再转两圈。”刘大爷笑道。
兰考县住建局局长马玉仁说,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局党委从群众最关心、最不满意的事改起,针对群众意见强烈的五干渠卫生差等情况,制定整改措施,使得五干渠周边环境面貌有了初步改观。“下一步,不仅要硬化河道、绿化河岸,还要在河道下铺设污水管网,生活污水不排入河道,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把臭水河变为景观河。”
“除了五干渠脏乱差的问题,县城灯不亮也是城区居民反映多年的具体问题。”副县长刘广亮说,火车站前广场“有灯泡没罩,有罩没灯泡”,多年来竟成了县城“一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县政府对路灯不亮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突出问题,逐项整改,每个事项都有责任领导、有牵头部门、有专门方案、有时间节点、有监督问责、有结果反馈,确保抓一项、改一项、成一项。
“装一个灯泡未必需要多大投入,但需要用心,办好群众反映的小事,就是得民心的大事。”刘广亮说。
活动开展以来,全县仅城乡环境卫生工程,累计清运垃圾4万多吨,拆除违章建筑8万多平方米,疏通城区内河及下水道64公里,有效改善了城乡居民生活环境。
“群众就是通过这一个个难题的解决看我们干部的”
脱贫是小宋乡元庄村贫困户杨国伟多年最大的愿望。家里5口人,两位80岁老人,全家只靠种地难以脱贫,想搞副业,启动资金一直是个难题。
教育实践活动中,包村干部、县公安局党委委员李功方通过在杨国伟家里几次家访,最终帮他明确了利用院落养羊的增收途径,并协调畜牧局利用国家相关优惠政策,积极予以帮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功方说,“对于这样的家庭,关键是要教其脱贫,你只要真正转了作风,把心思用在群众身上,一定能帮助群众解决难题。”
固阳镇前孔场村78岁老太太赵爱花,孩子长期不在身边,和82岁的老伴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辛。今年4月,在外打工的儿子和儿媳回来了,包村干部、县文广新局副局长刘建堂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想办法在兰考本地给她的孩子找了一个力所能及的工作,工资不低,又离家近,方便照顾老人。
“这其实都是小事,但群众就是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个个难题的解决看我们干部的。”刘建堂说,“只要我们用心从这一件件小事抓起,干部作风一定会转变,党群关系一定会更密切,基础基层工作也一定会更加牢固。”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兰考县围绕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的切身利益,对群众扶贫帮困实现全覆盖:每一个县直部门定点帮扶一个贫困村,每名科级以上干部结对帮扶一户困难群众,每到一户,准确了解群众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最不满意的事情是什么,最期盼的事情是什么,并通过一项项具体措施来回应群众期盼,帮扶群众脱贫。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县党员干部已与1026户贫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协调贷款300余万元,帮助242户找到了致富门路。
“改作风就是要处理好让群众烦心的事”
在县城经营一家大型干洗店的蓝波,曾经是一名下岗工人,后来凭借自身努力,艰苦创业,日子逐渐过得有模有样。
人发达了,可烦心事儿并没有少。蓝波说,以前最让他心烦的就是贷款手续太繁琐太难办了,按照相关政策,想继续贷款,就要把上一年的贷款还清,像他这样的情况还需要办失业下岗证明,这又要履行好几道手续。在以前,这些办理部门虽然都属于人社系统,但往往不在一起办公,有的甚至不在一个楼、一个院。为此,他楼上楼下院里院外地跑上好几趟,也难以在一两天内把手续办好,“说实话,我的店时刻离不开人,跑一趟不容易,每次来办手续都跟打仗一样。”
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推进,他的烦恼解决了。县人社局把相关业务挪到了为民服务中心,窗口挨着窗口,一站式服务,让蓝波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现在只要备齐材料,一两个小时就办好了,效率很高。”
县人社局局长孔留书告诉记者,很长一段时间对于窗口分散、审批难等问题,群众烦,他们也烦,群众是觉得烦心,他们是觉得繁琐,有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通过活动,他们提高了认识,“反‘四风’就要从每一件具体的事情抓起,改作风就是要处理好让群众烦心的事,不能搞‘空对空’。”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兰考县将为民服务中心作为窗口服务单位改进作风、服务群众的实践载体之一。近一个月来,中心新入驻了8个单位17项业务,截至目前,包括人社局在内的39家单位在此驻扎办公,业务几乎涵盖了全县所有涉及群众、企业的审批事项。(记者 田建光 刘勰 童浩麟)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