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作海获释4年后当上环卫工 月薪1000多元

2014-04-21 15:06 来源:法制晚报

有了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赵作海对晚年的幸福有了盼头 摄 法制晚报丽案调查工作室记者蒲晓旭

  有了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赵作海对晚年的幸福有了盼头 摄 法制晚报丽案调查工作室记者蒲晓旭

上午忙碌之后,赵作海坐在路边与同事聊天 摄 法制晚报丽案调查工作室记者蒲晓旭

  上午忙碌之后,赵作海坐在路边与同事聊天 摄 法制晚报丽案调查工作室记者蒲晓旭

在路上经常被市民认出,赵作海总是嘿嘿一笑 摄 法制晚报丽案调查工作室记者蒲晓旭

  在路上经常被市民认出,赵作海总是嘿嘿一笑 摄 法制晚报丽案调查工作室记者蒲晓旭

  获释4年 赵作海得到首份工作

  2014年3月,走在商丘市归德路上的人们时常会突然停下脚步,对一位穿环卫马甲、正扫大街的老人来一句——“哟,这不是赵作海吗?”

  事实上,就连61岁的赵作海自己也未曾想到,晚年还能得到一份工作,并拿上工资。

  对于这位蒙冤入狱11年、获赔65万的农民来说,获释后的3年多是郁闷的。他不仅受困于金钱所致的众叛亲离,更受困于屡次从商失败后的破落生活。而最根本的郁闷,来自赔偿金终究无法填补11年监狱生活的巨大断层。

  “老赵的晚年应有所寄托,而不是赔偿后再不管不问。”在赵作海夫妇看来,如今商丘中院为赵作海安置了工作,也算有了吃饭的门路。

  而与赵作海有着相似经历的错案当事人李怀亮,却仍在寻找后半生的出路。

  在成为环卫工之前,既不善言谈,又不会打牌钓鱼的赵作海每天的“工作”就是四处溜达:“找人聊天聊得好还行,聊不好了就惹是非。”

  赵作海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获释之后近4年时间里,他因获得了65万国家赔偿及困难补助,而与亲戚、儿子反目;远赴宁夏投资却又遭遇传销;返回商丘经营旅社,不仅生意折本还遭人殴打住院。

  正如同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服刑50年、假释出狱却处处无法融入社会的布鲁克斯一样,入狱11年的赵作海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我与社会脱节了”。

  他也曾想找个事做,但转念一想:“谁会要我这个身无一技之长的老头?”曾有人介绍一份看大门的工作给他,也被赵作海拒绝,“看大门责任太重,看不好出乱子。”

  而李素兰却对此另有看法:“我猜想是老赵在监狱待了太久,不愿再成天守着一个地方。”赵作海以为,自己就将在一天天的溜达中度过晚年。

  清扫大街月薪千余

  对于赵作海获释三年来的窘境,《法制晚报》曾在去年年末进行了报道。当记者日前再度回访时,赵作海已在商丘中院的安置下,成为了一名环卫工。

  今年2月底的一天,赵作海一如往常地在商丘市区内遛弯,突然接到来自商丘中院的电话。

  电话里,商丘中院办公室一位董姓副主任告诉赵作海,商丘中院的领导已经为他安排了一份工作,让他给商丘市睢阳区城管局副局长周经相打个电话。

  赵作海夫妇随即与周取得了联系。对方前来了解了相关情况之后,赵作海环卫工的工作很快得到落实。他的工作,是负责商丘市归德路与长江路十字路口以南约150米路段的清洁,月薪1000多元。

  “干点活,比在外面玩着强。没有钱,你吃啥?”对于这份工作,赵作海欣然接受,“成天遛弯早就烦了。”

  时至今日,赵作海也说不清为自己安置工作的有关人员的姓名和职务,只是说:“法院领导给安排的。”

  商丘中院办公室董姓副主任告诉《法制晚报》记者,商丘中院领导在了解到赵作海投资生意被骗、生活较困难之后,在2014年春节前就开始为赵作海寻找工作。由于赵作海文化程度较低,找了很多工作都不合适,最后才将其安置到环卫岗位。

  “我们没有其他目的,就觉得赵作海有份活干,生活有保障,他自己也充实了。”该董姓副主任说。

  而商丘市睢阳区城管局副局长周经相表示,自己受商丘市和商丘市睢阳区两级法院的委托,为赵作海安置了工作。

  2014年2月底,正式上岗前,赵作海领到了劳动工具——一辆运垃圾的三轮车、一把垃圾钳、一把扫帚和两件工作服。

  “工作服有两件,一件是雨衣,一件是日常穿的马甲。”赵作海说着,从一个黑色布口袋里取出马甲穿在身上,“穿这个可以防止被车撞上。”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