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员工在整理手术器械。小到创可贴、针筒,大到心脏支架、透析机,医疗器械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编者按】
小到一个创可贴、口罩、针筒,大到B超、心脏支架、透析机等,都统称为医疗器械,与大家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近日,随着史上最严法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发布,也引起了大家对医疗器械的关注。医疗器械是否安全?目前存在哪些乱象?最严法规出台后,将为大家带来哪些安全保障与改变?东方今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映象网讯(记者 董彩红/文 邱琦/图)提起医疗器械免费体验,很多老年人并不陌生。这不,61岁的张阿姨在免费体验一段时间后,花费近万元买了一台头部治疗仪。但是没几天,这家体验中心因被消费者投诉就关门跑人了。记者调查发现,免费体验、亲情营销等手段,多是不法商家推销医疗器械的必备法宝。他们采取虚假宣传,甚至将医疗器械说成包治百病,使得很多老年人上当受骗,甚至延误病情。
孤单老人
被“免费体验中心”吸引
今年1月,61岁的张淑云阿姨退休后从安徽老家来到郑州,跟女儿生活在一起。当女儿、女婿上班后,张淑云孤零零待在家里很无聊。这天,她闲来无事在小区附近转悠时,被一所“免费体验中心”吸引。
张淑云进去一看,体验中心里坐了10多位老年人,有五六位穿白大褂的年轻店员,正拿着血压计、听诊器等热情地为大家服务,并招呼张淑云免费体检。
“阿姨,没事儿就多来我们这坐坐。”在闲聊期间,一位20多岁的年轻女孩已手脚麻利地帮张淑云量了血压:“低压80,高压120,很健康。”看着年轻女孩的热乎劲儿,张淑云觉得很亲切。
花了近万元
购买一款“假冒产品”
张淑云说,店里摆放着20多台治疗器,有的如沙发床大小,有的如洗脚盆大小。根据店员们的介绍,虽然每个治疗器的功能不同,但都是调理身体用的,对多种慢性病的康复有益。
免费体验过一段时间后,张淑云对一款头部治疗仪器很感兴趣,店员说原价18000元,因为是附近小区的邻居,给个亲情价打五折。
张淑云听了很心动,一是觉得体验的效果很好,连着体验了10多天,头疼、失眠的毛病好多了;二是觉得天天在一起聊天,都有感情了,再说这么低的亲情价确实很实惠。于是张淑云就拿辛苦积攒的退休金买了一台。对于她的这种行为,女儿曾再三劝说,并从网上找来证据证明仪器上的证书与专利号都是虚假的,但张淑云不仅没有听从,反而数落女儿“不孝顺、不体谅老人”。
遭遇投诉
体验中心迅速关门走人
但是几天后,一件事让张淑云的想法拐过了这个弯。
有一位老人在使用该体验中心的治疗仪后,发现中风造成的左腿僵硬不仅没好转,而且病情还加重了,于是这位老人进行了投诉。得知消息后该体验中心没做任何处理,迅速关门走人。
后来,郑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进行查处,发现该体验中心不仅存在虚假宣传行为,而且销售的产品也不合格。张淑云这时才明白上了当,同时她还发现,自己购买的头部治疗仪戴着也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在监管中发现,很多不法分子正是利用免费体验,夸大甚至虚假宣传产品功效,高价向老年人销售医疗器械。部分不明真相的中老年人,参加免费体验活动后,动辄花费数万元进行购买,等到发现达不到宣传效果、延误治疗甚至加重病情时,却后悔晚矣。
释疑
为什么免费体验后,老人会觉得“效果好”?
为何很多老年人免费体验后,会有“效果很好”的反应?
对此,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刘金洋分析,对方是抓住了老年人缺少亲情陪伴、退休后孤寂的特点,再加上缺乏医学常识、渴望健康的心理,将辅助治疗、保健功效夸大为治疗作用,甚至将医疗器械说成包治百病、无任何禁忌的高科技产品,导致群众盲目购买,采用“健康理念”灌输,免费体验使用,情感陪护推销等服务方式赢得信任,等时机成熟动员体验者购买,而多数商家流动作业,无证经营,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带来了很大安全隐患。
曝光台
骗人手段7花招
1.利用赠药、免费试用、免费旅游、赠送体检、赠送小礼品等促销手段吸引老人,获取信任。
2.夸大宣传保健品、保健器械的疗效,故意模糊药品与保健食品的概念,甚至宣称乙肝、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慢性病也能治愈,迎合患者急于想治愈、不想长期服药的心理。
3.打着“进口、专利、高科技、绿色环保”的幌子进行推销,将普通的商品宣传成高科技或绿色环保商品。
4.以“名医会诊”名义,开办“专家”义诊免费讲座,通过免费体检途径,捏造或有意夸大老年人身体的健康隐患,从而达到推销药品及器械的目的。
5.利用各种托儿做虚假广告,即找来所谓的产品受益者现身说法,并利用活动期间产品打折等幌子,蛊惑消费者现场购买。
6.鼓吹“买保健品能发财”,厂商称“健康投资”回报丰厚,可以获得大量该公司的收益分红,并且以发展会员的形式,教唆老人拉拢更多的人来购买产品。
7.利用老人渴望亲情心理,经常嘘寒问暖、给予小恩小惠,取得老人的信任后就开始推销价格不菲的产品。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