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区房龄在20年以上的房屋,占比大
一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楼房,至今还住着几十户租房客,与“危房”比,他们更在乎的是租金。
在郑州,有部分危房属于省直管公房,由于历史原因,存在着房地不合一、多产权人、规划变更等现象。对于危房治理难题,还须集各方智慧来解决。
现状
“50后”的老建筑成危房 透过房顶能看到天
低矮的房屋,一到下雨天就漏水,墙体外立面还有长短不一的裂纹。这里不是棚户区,而是身居闹市的省直管公房。
在花园路和纬二路交叉口附近的20号院里,住着二十多户人家,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是国企退休职工及其子女,三四十平方米大的地方,有的三代同住。
从院门口往里进时,通道类似于北京胡同,但里面的房屋和环境却和北京的古朴差远了。
这里有平房,也有两层的楼房,房屋成排,交错分布,屋顶都铺着牛毛毡,上面还压着砖头。住户禹大姐说,走路都得小心,不能离屋檐太近,怕砖瓦掉落砸了人。
两层楼是老式公寓,楼梯和二楼过道的水泥板都有裂纹,走起路来都要弓着腰慢慢走。锈迹斑斑的扶手摇摇欲坠,嵌入水泥中的根部已经开始裸露,住户们却说,“就这,也不耽误晒被子”。
在室内,有的房屋是木质顶梁,有的是水泥板,但住户们每年都要做一件事,即给屋顶做防水。这项费用,每年每户都是一两千元。
这个院落至今已经历了60年的风雨沧桑。有住户为了给昏暗的室内增加点亮度,就直接在三角屋顶开了一个封闭透明的口子,邻居打趣道,在这里,既可以看星星,也可以看月亮。
老赵的父亲今年90岁高龄了,上世纪50年代,为响应支援内地建设的号召,老赵父亲以技师的身份从杭州被引进到郑州。梅老先生今年85岁,来自广州,也在这个院子里住了半个多世纪。
60年过去了,院子里的老同事、老邻居先后离世,现在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每天在院子里活动时,他们都能看到钉在外墙壁上的标牌,上面写着两个字:危房。
传已列入改造计划,但目前尚没有进展
据纬二路20号院的居民反映,这个院子内的房屋被确认为危房已经有七八年时间了,但是,一直没有修缮、改造。
该院归通信花园社区管辖,社区李主任说,这个院子里的房屋属于省直管公房,有明确的产权单位,目前,这片土地已经出售给附近一家经营商业活动的企业,改造已经列入计划,但由于各种原因,还没对进度作出具体安排。
昨日下午,河南商报记者多次致电该企业有关负责人,均无人接听。
花园路街道办事处负责房屋安全工作的城管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纬二路20号院附近有很多小区都是省直管公房,列入危房名单的有好几个,多次传言要对其进行改造,但一直没有明显进展。
据记者了解,金水区房龄在20年以上的房屋,占比大,省直管公房的数量也不是小数目。金水区房管部门负责房屋安全的科室工作人员对此作了记录,表示会协调住户和产权单位解决问题。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