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焰生"后事"颇讲究 逢七"大祭"真没有
中央电视台、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摄制
年代大戏《大河儿女》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
系列报道之九
映象网讯(记者 孙川川 见习记者 刘羽 韩旭)“头七我得喝胡辣汤,二七我要吃饺子,三七我得吃烩面……绣花大枕头、黑棉鞋、灯笼裤不刮胡子不净面……”这是《大河儿女》近期剧情中,贺焰生给媳妇交代的“后事”。咱河南人的丧葬祭祀,像贺焰生这么讲究吗?且听民俗专家解读中原人的祭祀习俗。
【观后感】 “讲究”不讲究 喊出的是气节
《大河儿女》第七集中,在贺焰生的妻儿去取“龙凤盘”的时候,贺焰生告诉柴殿金,自己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不会交出“龙凤盘”,并对柴殿金讲出了一番豪言壮语。
“知道我跟媳妇说了什么吗?我让她给我准备好上路的衣裳,我让她给我准备一个蓝底绣花大枕头。要的是黑棉鞋,脚底下踩的是龙凤呈祥。灯笼裤、大裤腰,对襟大棉袄不过膝。不刮胡子,省得到那边麻烦。不净面,黄河儿女到哪都是黄脸一张……头七我得喝胡辣汤,二七我要吃饺子,三七我得吃烩面,四七我要吃大盘荆芥,五七我要吃麻饼,六七我得吃剁肉,等到七七四十九那一天,最后一顿我还什么都不吃了,我迎着西北风喝一壶老酒……”贺焰生这一番话喊出了气概,喊出了气节。
许多观众都为贺焰生这番看淡生死的中原男儿气概所折服。“这个时候还惦记着死之后穿啥吃啥,贺焰生就是咱中原好男儿。”郑州退休工人焦健民说。
【解疑问】 七七不重样?这个真没有
河南省文学院作家、民俗学家孟宪明说:“电视剧里讲,三七贺焰生要吃烩面。要知道,郑州烩面的历史较短,抗日战争时期才有。一个事物,要想成为一种祭祀民俗的话,至少得有上百年的历史。在河南的祭祀传统中,没有七七不同祭品的风俗。”
剧中贺焰生要求的“黑棉鞋、对襟大棉袄”等丧葬服,有这种习俗吗?孟宪明介绍:“民间认为,送老衣(即丧葬服)穿棉不穿单。不管冬夏,都必须穿棉衣,因为人们总觉得,阴间很冷,一定要给亡人穿棉衣才行。剧中所说的对襟大棉袄是有依据的。”
剧中讲的“脚底踩龙凤呈祥”,孟宪明认为是有些偏离事实的。在民间,黑棉鞋鞋底绣的是鸡或者鹅,意为能托生或能辟邪。
【讲民俗】 “五七”“百日”择其一大祭
在河南大部分地区的丧葬习俗中,人死后,是一定要净面的。孟宪明认为,电视剧中说“不刮胡子,省得到那边麻烦”,是因解放前,男人大都留胡子,这与过去的生活条件有关。但“不净面”的说法,却不符合民俗。
此外,在河南民间,人死后的“五七”和“百日”最为重要。人们会在亡人去世的一年之内, 在“五七”或者“百日”中,选一个来办“大祭”。
据孟宪明介绍,一般“头七”、“二七”、“三七”、“四七”,都只是上坟,烧纸钱。如果选择办“五七”,人们会请亲朋好友一起行礼、上坟,最后摆酒席待客。办了“五七”,“六七”、“七七”就不办了。
“如果‘五七’不待客。就得办‘百日’。之后每隔一周年,祭祀一次‘周年’,三年为止,也有个别地区做到五年的。每十年做阴寿祭祀,到百岁为满。”孟宪明说。
博友热议
@黑马_44662:剧中六姑本来很喜欢贺青,但为了挽救纤夫帮于危难之中,打算违心嫁给清乡大队长张振彪做小老婆,贺青对六姑说已经想到了解决事情的办法。我觉得六姑是中原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心地善良、勤劳能干、任劳任怨、委曲求全、舍小我为大家的民族精神,让人钦佩。
@郑州至诚教育: 难得有一部这么好的电视剧,讲述咱河南人的故事,抒发咱河南人的情怀,大家抽时间都看看吧。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