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证件”风行校园 专家表示易误导小学生

2014-03-27 07:35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搞笑证件”风行校园 专家表示易误导小学生

  搞笑证件风靡校园,影响小学生学习。

  专家表示,搞笑证件对成人是生活调剂,但小学生明辨是非能力不强,易产生误导。

  3月25日上午,郑州市民陈女士接到老师反映,称最近她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上课不认真听讲,常与同学交换各种“证件”,她在整理儿子书包时,发现黑社会证、土匪证、痴情证、白痴证等20多种“证件”,其中,部分证件内容低俗。陈女士向大河报反映,想知道此类证件能否售卖,是否会影响孩子成长。

  [调查]“搞笑证件”小学门口有售卖部分内容低俗

  前天上午11点,记者来到金水区农科路小学门口,在一个摆着售卖文具、零食、玩具等的货摊前,记者询问是否卖有“证书”。“有,一块钱一盒,就剩下这几盒了!”摊主说着,拿出几个彩色的写着“爆笑校园搞笑证”的小盒子,称这种证书一直都很畅销,每天都能卖20多盒。记者打开盒子,里边装着9张不同颜色的“土匪资格证”、“超级靓妹证”、“吹牛许可证”、“征婚证”等。

  翻开其中一张黑色的“黑社会证”,上面左边印有照片、姓名、性别及证书编号,右边写着“兹证明××同志财大气粗,横行霸道,见人就打,十足黑社会性质”等文字,发证机关盖着“中国特种培训中心”的红色印章。此外,“死不要脸证”上写着“人不要脸,天下无敌”;“痴情证”上写着“为情所困,走火入魔,执迷不悟”……

  问及这种证件是否会影响孩子成长,摊主有点不屑一顾:“孩子嘛,就是拿来玩玩。”记者在校门口询问了8个小学生,5个都买过这种证书,他们说,都是把觉得好玩的证书签个名字送给同学,有的留着自己玩,但不在家长老师面前玩。

  [管理]属于“三无产品”,不允许售卖

  在记者购买的“搞笑证件”包装盒及证件上,没能找到任何厂家信息。摊主也不愿透露进货渠道,只说,“从很远的地方进的,别人也都是从那儿进,学生们爱玩,我们就进货来卖”。

  采访中,家长黄女士告诉记者,她曾收到上二年级儿子送的“优秀妈妈证书”,刚开始感觉挺有趣,但后来发现孩子还收藏着“屠夫证”、“光棍证”、“白痴证”等乱七八糟证书,便产生疑问:“这些东西为何允许售卖?证书的内容谁来监管?”

  对此,郑州市工商局金水分局消保科冯科长称,这种“搞笑证件”商品没有厂名、厂址等相关信息,属三无产品,工商部门一旦发现,会制止商家的销售行为,他们将通知辖区工商所,对学校附近商店进行检查。

  就商品内容问题,郑州市工商局宣传处贾老师表示,如果涉嫌商标侵权等,能确定违法,但这些证件类似玩具则难以确定,至于内容是否低俗,他们无法界定。他认为,对这类玩具,更多需要老师与家长在道德方面加强教育。

  随后,记者向郑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政策法规处咨询,对方在比照相关法律条文后表示,印刷如工作证、出入证、学历证等专用证件的,委托印刷单位必须出具委托印刷证明,但“搞笑证件”不在该范围内,不归他们管理。

  [说法]“搞笑证件”易误导孩子需进行引导

  “搞笑证件”是否对孩子成长有影响?多数家长在受访时表示担忧,但也有的认为,孩子只是拿来玩玩,不必过于担心。

  对此,郑州市教育学会学习心理研究会会长王海勇分析说,小学生痴迷“搞笑证件”,是在寻求一种自我表现的方式,渴望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经历。他表示,这类搞笑证件对成年人来说,是一种生活的调剂,但有些内容过于低俗的另类证件,可能误导一些未成年人,“孩子还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喜欢模仿,容易信以为真,将成人间的娱乐用到孩子身上,本身就是一种误导,是对孩子的心灵污染”。

  他建议家长或老师,发现这种情况,不能一味地批评孩子,因为孩子没有这些概念;也不能觉得无所谓,因为孩子的藏匿、模仿和好奇心非常强,若放手会更加肆无忌惮,不利于健康成长。家长需要加强生活类的教育引导,向孩子讲明使用乱七八糟“证件”不仅不能证明身份,反而是一种无知行为,让孩子明白使用这些“证件”的危害。

  (记者张丛博实习生闫静文记者白周峰摄影)

责编:李争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