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三:2014年2月,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完成拆迁进入土建阶段。
影像四:2013年9月27日,国家批准郑合高铁开始勘测、设计,商合杭高铁随后获批立项。
影像五:2013年9月27日,省政府与交通运输部签署“共同推进河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物流业发展”会谈纪要。
配套设施给力空港枢纽
2014年的农历大年初七,郑州机场迎来节后返程高峰,一架架飞机在跑道上排队等待着起飞指令。截至2013年年底,机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1314万人次,同比增长12.6%。
“机场现有设施已经达到饱和,很难满足客货运需求,所以二期建设迫在眉睫。”郑州机场二期工程指挥部负责人告诉记者,2015年年底,T2航站楼将拔地而起,与T2航站楼一起呈现在世人面前的,还有一条可供世界上最大客机A380起降的跑道以及一座综合交通换乘中心。
届时,郑州机场将成为继上海虹桥机场之后,全国第二个集城际铁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多种交通方式有效衔接的机场。
机场二期工程充分借鉴了国内外大型机场的先进经验,按照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的原则,引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随着二期工程的开工建设和地铁2号线南延线测绘工作的完成,我省“建设大枢纽、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战略构想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未来,郑州机场硬件保障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枢纽功能更加完备,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河南省区位和综合交通优势。”河南机场集团总经理杨献波说。
一座具有国际化水准的现代化空港正在拔地而起。
加快建设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铁路网,更好地服务于航空港发展。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
“米”字高铁凸显中原通衢
有一天,能够从老家周口坐上高铁,到郑州高铁南站下车,然后换乘地铁,一站后到达郑州机场T2航站楼,正好赶上上午8时20分的航班,飞往台北去洽谈一单业务……
其实,这样的“白日梦”,已不再是写在纸上的未来。随着郑合高铁的勘测、设计和商合杭高铁获批立项,加之此前通车的郑西高铁和京广高铁,一个以郑州为中心,呈放射状的“米”字形高速铁路框架雏形初现。
高铁,有可能颠覆原有经济格局。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认为:“‘米’字形高铁网络的形成,将提升郑州的枢纽和辐射作用,放大城市经济辐射半径,使原来的城市和城市经济圈,成为由高铁线路构建的城市经济带上的一环。城市和城市之间人才、技术、资源等将共生,城市大融合步伐将加快。”
郑合高铁沿线共设郑州东站、许昌东站、周口东站等10个车站;商合杭高铁起自商丘,经安徽省亳州、阜阳等地经浙江湖州至杭州,正线长770公里。省发改委大项目办主任黄亚军说:“商合杭高铁的修建,将打通江浙沿海地区到中原的快速通道,该条铁路将与郑州至徐州的高铁(在建)相连,也将与郑州至合肥的高铁相连。”
正如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王德荣所言:“河南铁路网络的‘走四方’实现了,‘走八方’还会远吗?”
完善陆路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连通外部的公路、铁路建设,构建以空港为中心的放射状陆路交通网络。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
综合交通拓宽开放通道
人多地狭、高楼林立的香港是世界上道路交通最繁忙的地区之一。但每一个去过那里的人,都会对当地“无缝换乘”的交通系统“念念不忘”。“从巴士到地铁,从轻轨到空港,城市通过立体交通影响着周边区域乃至整个世界的同时,也汇集着人流、物流和资金流。”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阎宏如是说。
内陆省份发展最有活力和潜力的部分是什么?答案可能有多个,但其中必然有相同的“交集”——交通、区位的优势,这些环节均与物流相关。因此,香港物流协会会长郑会友认为,河南具有发展物流业的“先天优势”。
那么,如何推进多种运输方式齐头并进,以适应我省构建现代对外开放的大格局呢?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方针言简意赅:“河南最大的优势是区位和交通,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形成现代物流中心,是今后发展的关键和命脉。”
“会谈纪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国家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国家重要的多式联运中心、集散分拨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打造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建设内陆“无水港”和“东方陆港”,将河南建成覆盖中西部、辐射全国、连通世界的内陆型国际物流中心和国家现代物流业发展高地。
视野在变、格局在变,河南打造国际性内陆交通枢纽的步伐越来越快。
记者杨凌董娉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