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一般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才有,郑州一所大学去年起开始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每一位导师带3~4名学生,为他们提供生活、学习、情感的“VIP服务”。
“上高中时候有老师指导,大学上完课老师就走了,学习、生活上有点落差。”郑州大学对外汉语专业2013级学生岳炎说。不过,从上周起,她跟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导师曹干彬已经“搭上线”。与辅导员不同,岳炎说,导师更像生活中的伙伴。曹干彬不仅给她介绍了郑州的风土人情,还针对她的学习之路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2012年9月,郑州大学文学院开始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成为学校试水该措施的“领头羊”,文学院2012级本科生成为第一批有导师带的“幸运儿”。
在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卢焱看来,导师之于研究生,更多是在学术上予以引领,而对本科生来说,学业之外,导师给予更多的是生活上的帮助和关心。“我可以把我的生活经验告诉他们,避免他们走弯路。”卢焱说,对他来讲,他可以知道学生们在想什么,缺什么。
据郑州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甘剑锋介绍,本科生导师实行的是“分配制”,拥有博士学位的老师或副教授每人带4名学生,其他教师每人带3名学生。2012级本科生有220名,被分配给60名导师。(记者 谭萍 王灿)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