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报道(上)
视频报道(中)
视频报道(下)
映象网讯(河南电视台记者 郭圣啸 晓博 函颖 杜仲伟 齐振环 东方今报记者 梁新慧 评论员 李春晓)近几年来,我们身边不断涌现出的“鸡蛋哥”、“送水哥”、“雷锋哥”等爱心人士以及许许多多的爱心志愿者团体、公益组织,他们的爱心和无私的助人之举,使我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然而,他们在赢得了社会尊重的同时,也面临着捐助渠道不通畅、奉献爱心反被质疑的诸多困惑。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相关机构和民政部门又有哪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社会公益组织的未来,又将如何发展?
【困惑】
做好事,不知道该找谁
近日,在郑州举行的一个捐赠仪式上,河南省的几家爱心企业,将购买和募捐来的大量棉衣等御寒衣物捐赠给环卫工人、贫困学生等群体。然而,企业代表却诉苦:参加这场捐赠费了不少周折。
“面临的问题,就是捐赠渠道不畅通,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直接与这些贫困群体去接触、去沟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企业曾通过相关慈善部门联系受助群体,然而,慈善部门繁琐的捐助流程和态度,让他们碰了壁。河南一家食品爱心企业捐赠负责人司马女士说,他们献爱心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慈善部门,然而,拨打慈善部门的电话,有时候打了好多次都打不通,好不容易联系上了,结果,对方却让她下载表格,填写捐赠数量、价值。
“当我们按照规定填写了表格提交后,却再也没有下文了。难道是慈善部门觉得我们的捐赠规模小吗?”马女士说,人的能力有高低,企业规模有大小,捐赠也是量力而行,只要是捐赠就应该给予鼓励,而个别慈善部门的做法,让她心里很不舒服。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