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农村低保调查:人情保、关系保依然存在

2013-11-07 07:14 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映象网讯(记者 孙玉镯 刘天庆 冯晓玉 见习记者 李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推进以法治方式织牢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专家认为,这对于促进社会公正、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意义重大。

  农村低保作为施与农村困难群体的社会福利,是农村低收入群体的“保命钱”,也是社会救助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对于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新乡农村低保的现状是怎样的?东方今报记者对辉县赵固乡、延津县僧固乡等进行了部分调查。接受采访的群众认为人情保、社会保现象依然存在。专家则认为,不透明仍然是农村低保乱象的最大原因。

  村民反映:

  农村低保很不透明

  延津县僧固乡军寨村13岁女孩陈玉梗的家庭很不幸,父亲卧病在床,母亲精神障碍,均无自理能力,陈玉梗还有嗷嗷待哺的4岁妹妹和1岁弟弟,如今,18岁的哥哥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是这一家六口人的经济来源。

  “我们家现在两个人有低保,每个月可以领到160元左右。”陈玉梗告诉记者,她正准备辍学,来减轻家里的负担。“非常感谢政府给了我们家办了低保,低保也是我们家不小的一笔收入”。

  延津县马庄乡低保户冯师傅今年60岁,早年丧妻,家里只剩下他和80多岁的父亲。因为他和父亲身体都不好,两人仅种了几亩地糊口。因为是低保户,他们家每月都能领到70多元补助。 “找了村干部好多次才给办的。”在冯师傅看来,低保虽然钱不多,还是有关系的人低保办得顺利。

  对于农村低保问题,群众意见不小,也觉得不公平。“我们村有100多个低保名额,按规定低保名额给谁,需要村民投票决定,但我们村从来就没有投过票。”韩师傅说,最后村民们认为穷的,没得到低保,而条件不错的,反而成了低保户。

  不仅没有投票,最后的张榜公布也直接被省略。“最终这100多个低保名额给谁了,村民都不知道,从来没对村民公布过。”韩师傅感叹,“太不透明了。”

  而辉县市赵固乡小罗召村的赵师傅也有同感,低保都是村委会主任说了算,谁找村委会主任才有可能申请到低保。从来没有开过大会,没有公示过名单,走人情才给办低保。“该办的不办,不改办的给办了。”

  基层干部:

  农村存在人情保现象

  对于群众关于低保的意见,村干部又是另外一种看法。

  延津县僧固乡军寨村村支书裴明忠介绍,每到申请低保的时候,村民都很“积极”,甚至家里开有车的也申请,“条件明显不符合的,也不会给名额”。

  “村民自己申请,然后村干部讨论,条件够的报到乡民政所。”裴明忠说, “现在报低保,村里都不当家。有关系的,通过上面找了人,低保名额都下来了,村里还不知道。”

  交谈中,记者了解到,有关系的没关系的,到村里盖章,村里都给盖了,因为在农村,贫富差距不是很明显,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了。所以在农村也存在吃低保的比没有吃低保的家庭条件好,“村里也左右不了这样的情况”。

  采访中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每年低保名单也有公示,“就算对谁不服气,都是一个村里的,也不愿意去得罪人,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不想没事找事。”

  “2010年之前,人情保情况很严重,近几年,县里面一直管理很严,人情保现象得到很大改善。”延津县民政局副局长郑玉敏告诉记者,在延津县,人情保问题不敢说绝对杜绝,但是只要发现不符合条件的都会立刻取消。

  郑玉敏介绍,在延津县,约有1.9万人吃低保。首先由个人申请,村委会代交,审查通过后,还要常年张榜公布。乡民政所必须100%入户调查,县民政局30%入户调查。

  据郑玉敏介绍,人情保问题一般都是村干部优先考虑自己亲属,但明显的不公平现象很少。而且,近几年已经没有规定名额了,只要属于“硬保”,都会拿到低保。

  民政部门:

  经过三级审核 要求比较严格

  “我们刚进行了低保专项检查,全市城市低保对象退出2人属于关系保人情保,农村低保对象不存在关系保人情保。”新乡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苗继峰表示,新乡市从2005年开始实施低保以来,低保工作有了极大的提高,农村低保对象从刚开始的8万余人,增加到了近20万人。

  2005年至2010年省里每年下政策,要求各地低保人数必须达到一定比例,“2010年以后,农村低保已经全部放开了,市县政府规定一个标准,只要经过三级审核批准了,原则上都可以享受低保政策。”苗继峰说。

  考虑到农村的特殊性,并且很多家庭都在低保线上下徘徊,为了更加公平, 农村低保实行的是“人保户保相结合政策”。

  针对有村民反映人情保、关系保的问题,苗继峰解释,村干部亲属吃低保必须经过县级政府备案。并且从这次专项检查来看,全新乡市农村低保对象涉及村委会3543个,其中3541个村委会已建低保对象长期公示栏,其余2个村委会因正集体搬迁新农村社区而未建长期公示栏。

  “农村低保按照4+2工作法开展,基本上不存在这种人情保、关系保现象。”苗继峰介绍,农村村里低保评定要党组织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大会决议;决议公开、决议结果公开的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人情保现象。

  “要求每个村委会都要公示低保名单,通过这次调查,发现这种现象是极少数的。”苗继峰表示,对人情保现象惩罚很严厉,并且举报一起,会严厉查处一起。2012年以来,新乡市接到反映农村低保信访件97件,已全部处理。

  专家观点:

  公开不及时是最大原因

  针对此事,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教研室主任刘英基表示,农村出现人情保、关系保的现象,原因有三:首先是需要低保的群众都是老弱病残的,他们一般文化水平低,对政策了解不够。其次,村干部也有很多亲戚、朋友,他们一般都会先给自家亲戚低保名额。再次,县镇政府对低保的宣传力度不够,不能及时告诉村民低保政策。

  “最大的原因是不透明化、名单公开不及时,造成了信息不对称,甚至很多困难村民根本不知道申请低保的程序。”

  针对农村的这种低保乱象,刘英基表示,首先县镇政府的低保部门加大宣传力度,让所有村民能够及时了解低保政策,最大力度便利于民。

  其次,对村干部进行纪律和制度的约束,防止以权谋私的现象。

  再次,每年定期对乡镇低保进行检查,尤其是村民听证会不能流于形式,要有实质性的内容。通过各种方式,让村民知道低保的相关政策,尽可能让低保实现公平。

  记者手记

  期待低保在阳光下运行

  在农村,村干部官职不大,却是农村基层政权的掌握者和执行者。村务不公开导致了权力的绝对性,而缺少对“绝对权力”监督,使得不少地方低保资金分配存在暗箱操作。

  民政部相关工作人员说,在低保政策实施和低保服务工作中,发现确实存在着少量的关系保、人情保、错保和骗保现象,当然要正视问题,看到差距,做好改进和加强的工作。

  据了解,虽然中国的错保率只有4%,这在全世界来说都是很先进的,但中国人基数大,没有领到低保金的困难户数量仍然很多。而“关系保”、“人情保”等现象的出现,除了村官绝对权力缺少监督外,对农村低保分配的公示不够,监管不严。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讨论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推进以法治方式织牢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

  这也就意味着政府正在加大对社会救助的关注,而一个民族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看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力度。

  据民政部门人员介绍,明年可能会出台新的政策,社会救助制度的法治化进程将加快速度,我们期待着低保真正实现在阳光下运行。

责编:刘睿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