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首席记者 梁新慧/文 记者 邱琦/图)车还没停下来,突然就蹿出一个人往你车上插张名片,不少司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这不算小事,郑州市民秦先生的爱车门缝中滑落太多名片,导致车窗升降系统损坏,仅维修费就花了1000多元。那么,谁来监管这一现象?如何才能彻底根治车流中硬插小卡片的行为呢?
【遭遇】
车门损坏花了1000多元
“就因为几张小名片,就让我花了1000多元。”昨天,郑州市民秦先生说起自己的遭遇,哭笑不得。
两年前,秦先生买了一辆车,平时只要开到较大的十字路口,在等红绿灯的间隙,有些人就把各种小名片插到车窗玻璃上。
“有一次我想看看小名片的内容,一摇车窗,卡片就掉到车门的缝隙里。还有很多时候,开车途中想换换空气,一摇车窗,卡片也随着掉到车门缝隙中。”秦先生说,这样的事儿几乎天天发生,他也没有太在意。
秦先生以为小卡片掉进去问题也不大,结果出大事了。“昨天上班路过金水路与未来路交叉口,等红绿灯的一分钟时间,左前门的玻璃上又被插上了两张名片,我又顺手摇玻璃,名片掉进去后,玻璃却升不上来了。到了汽修厂,修车费就花了1000多元”。
维修技工刘师傅说,卡片掉进后堵塞车门的排水口,碰到下雨,雨水渗进去将卡片泡烂,导致车门锈蚀,造成中控门锁损坏。如果掉入的卡片被卡住,可能会导致玻璃升降时发出“咔咔”的声音。“碰到车窗被塞小卡片的情况,千万不能升降车窗图个方便,一定要把小卡片从车窗外取下。”刘师傅提醒说。
【现象】
车流中塞卡片成街头一景
昨天11时30分许,东方今报记者在郑州市未来路与金水路口看到,过往的车队排起了长龙。此时,几名手持名片的青年人在车流中往返穿梭,向每辆车窗上塞名片。尽管一些车主摆手示意不要,利索的年轻人还是把名片塞到车窗上。
“烦死了,每过一个路口,就会被插上几张名片。”车主刘女士说,以往每次经过一些路口都会碰到发名片的,自己不想车被插,一看到发名片的人过来,她就按下喇叭。当天早上,自己按了好几次喇叭,发现对方戴着耳机,根本不理会。更让刘女士气愤的是,每天上班时,一来到停车场,发现自己的爱车玻璃上、雨刷下到处是名片,小汽车俨然变“卡”车。
昨天,记者在航海路未来路、紫荆山立交桥、中原路大学路等多个路口发现,只要是车流汇集的路口,几乎都存在这一现象。而这些名片的内容,八成是“代开发票”,除此之外还有“贷款”、“刻章”的名片,还有一少部分卡片上明目张胆地写着“找小姐”。
【幕后】
发一天名片可领50元报酬
那么,发名片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我只负责发,具体多少钱,你可以打电话问问。”昨天中午,在金水路与未来路口,记者拿着一张刚刚被扔进车内的“刻章”名片,咨询正在散发名片的年轻男子,该男子说,他是替别人发的,和这家刻章公司不熟悉。
“一天50元钱,必须发出去2000张。”该男子称,今年7月中专毕业后,他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暂时只能干这个活儿。“俺这工作也不容易,车流中穿梭,不安全。前段时间,一个同伴儿就被汽车碰伤了”。
记者想了解更多详情,该男子不耐烦了:“我不能和你多说了,还有人监督我们工作呢!名片要一张一张发出去,否则,50元钱拿不到手。”
据了解,散发名片的除了暂时无业的年轻人,周末还有大学生加入其中。
【说法】
多部门表示“不好管”
针对交通路口散发小卡片的行为,郑州市城市管理局户外广告处一位负责人表示:这种行为有四种危害:一是不安全;二是影响市容;三是破坏交通秩序;四是损坏车辆。对于这种行为,应该给予坚决打击。
“但对于我们来说,如果这些小广告粘贴到墙壁上、电线杆上或者地面上,我们肯定会清除,而对于车流中散发小卡片的,只能劝导,没有其他更有效的手段。建议包括交警在内的多个部门加强管理力度。”这位负责人说。
而郑州市交巡警支队的相关负责人则认为,交警的主要工作是维持车辆和行人的秩序,保证道路顺畅通行。呼吁城市执法部门对这种现象进行管理,如果不服从管理,可以移交公安机关;如果散发的广告内容涉嫌违法,可以移交治安部门进行处罚。
而郑州市工商局的有关人士说,工商部门有规定,像 “代开发票”这样的广告属于普通印刷品广告,对于此类小广告,并不需要进行前置审批,工商部门只进行事后监管。如果是涉及广告发放形式,那应该属城管执法部门管理,乱塞小卡片的情况应由城管执法部门来管。
多部门联合执法齐抓共管
我认为这跟街头贴小招贴没什么两样,不仅妨碍了他人也污染了环境。素质高的人会把它们拿出来扔垃圾桶里,但也有一部分人会直接扔地上,给环卫工增加了劳动强度。
这一现象多年存在,还是打击的力度不够,这不是靠一个职能部门可以解决的问题,应该多部门联合执法。——市民王先生
只有重视民众的利益诉求,建立科学的管理、监督机制,抓好日常管理,并为之提供法律制度保障,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比如城市管理部门负责清理,交警负责劝导;如果发放的是违法信息,公安机关可对发放人治安拘留,同时深挖名片的制作方,给予严厉打击。——网友“芝麻开门”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