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者讲述:南水北调建设触及群众时如何让群众满意

2013-10-23 06:26 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抢七分钟一趟火车的时间差

  见缝插针挖暗渠

  【主持人】刚才像这个穿黄工程,它是在南水北调工程当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工程。

  【赵川】对。还有一个在平顶山西暗渠工程,也是很难的,最主要就是安全,你想啊,就七分钟一趟火车,你总不能让火车停。在操作的时候,都是见缝插针,当时我看所有的建设者都穿着橘黄色衣服,就专门在大概有两百米远的地方,戴着帽子,然后吹着哨,老远一看着信号灯,火车来了,使劲吹哨,建设者当时多的时候,都两三百人,然后一吹哨,“哗”,大家就散开,躲到火车道旁边,然后火车一过去,又围过来赶快忙着操作。我当时就想,他们特别像一群辛勤的蜜蜂。

  这么“见缝插针”,还得保证铁路畅通,又确保施工精准,真的是非常非常难。

  怕爆破震坏百姓的房

  用气泵锤学“蚂蚁啃岩石”

  【主持人】刚才赵老师描述的场景,真是惊心动魄。那我也想了解,这么大的工程,触动群众利益的时候,我们怎么来处理,怎么让群众满意?

  【赵川】你看总干渠,离村最近的就一二里地,遇到好多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有的是坚硬的岩石,只有爆破才能加快工期,但离村民的房子那么近,爆破把人家的房子都给震了,群众肯定是不愿意的。比如说在宝郏段陈学才那儿,他中标的时候,以为工程不难做,挖开之后全部是岩石,又不能爆破,离群众的房子太近了,就用气泵锤,一个人开着机器在那儿“嘭哧”一下、“嘭哧”一下,声音很小,完全像蚂蚁啃骨头,有时候炸下去就是一个白花,根本没有裂纹,这样就延长了工期,怎么办?只能机器不休息,人三班倒。

  我每过一个星期都要给他打电话问问,你那一块“骨头”啃掉了没有?他都说,快了快了哈。反正时时处处都要想着群众的利益,不能说为了国家工程建设,影响到群众的生活、生产,那就不和谐了。

  “河南省焦作市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征迁,确保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做法很有特点,很有成效。”

  ——2009年7月10日,习近平同志作出批示

  帮老人择菜照顾病号

  赢得干渠征迁户的信任

  【主持人】在焦作市,正是因为贯彻始终,时时刻刻想着百姓,为了百姓呢,也创造了我们南水北调征迁史上的一个奇迹,就是在总干渠焦作段的征迁过程当中,没有出现一起强行拆迁行为,也没有出现一起行政的诉讼,做到了群众满意,和谐征迁。

  【短片】崔爱梅:“啪、啪、啪!”

  崔爱梅是焦作市城管局的一名城管队员,分包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征迁户陈玉琴家的拆迁安置工作。一开始,崔爱梅去陈玉琴家,老太太不理她,崔爱梅也不着急,就坐在旁边帮老人择菜,了解到陈玉琴的老伴患病在家,崔爱梅就利用自己学过医的优势,经常来到家里照顾她的老伴。

  陈玉琴:她每天来给俺掌柜打针、输液,来了做饭洗碗。

  一来二去,老人提出一个想法,要认崔爱梅做干女儿。崔爱梅不仅当场同意,而且还带着自己的母亲一起来到陈家正式认亲。随着时间的推移,陈玉琴的工作做通了,她主动找崔爱梅签订了拆迁协议。

  怕耽误征迁户的生意

  街道干部连夜进京签协议

  【宁继学】焦作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越中心城区的城市,仅中心城区的拆迁,就涉及3900多户,15000多人,需要拆除房屋的面积90多万平方米,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焦作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五个不拆”,也就是政策不到位不拆,宣传不到位不拆、群众的思想工作不通不拆、安置不妥当不拆、矛盾纠纷不排除不拆。

  我们有一位征迁干部,叫孟国平,他是山阳区光亚办事处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有一位征迁户叫王永战,在北京做生意,经过多次电话沟通,对方终于同意过几天回来签订征迁协议,但是孟国平考虑到回来一趟时间可能影响到对方的生意,于是在通话当天晚上,连夜乘火车赶往北京。

  由于时间仓促,孟国平只买到了站票,第二天凌晨5点到达北京,怕影响征迁户休息,没有及时打电话,而是在火车站等了两个多小时,才与对方联系。王永战并不知道孟国平来北京,当接到电话以后,非常感动,两人见面后,就签订了征迁协议。

  【主持人】以心换心,时时刻刻想着群众,以群众满意为评价我们工作好坏的标准,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焦作市征迁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河南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感谢各位嘉宾,下期《群众路线大讲谈》再见。

责编:李娅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