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热背后是教育的贫富不均。”郑州教育学会学习心理研究会咨询师王海勇说,“小升初乱象的终结者在官方”,只有教育资源均衡了,优质学位增加了,小升初的乱象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扼制。
映象网讯(记者 高冬丽/文 沈翔/图)近日,网络上关于“盘点北京市小升初十大证书”的话题牵动着无数小升初孩子家长的心。是什么将“小升初与证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河南孩子的小升初与证书到底有多大关系?“疯狂的证书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教育弊端?
消息:地方版“十大小升初证书”爆红
在网上,网友们把证书分为三大类:推优加分型、择校敲门砖型和特长才艺型。另外,红领巾奖章、区十佳、华杯赛、希望杯等证书都能帮孩子小升初“加分”。
记者搜索发现,不只是北京,几乎每个地方都有热心网友总结出符合当地情况的“十大小升初有用证书”,杭州版、香港版、武汉版等“十大小升初有用证书”网上更是广受追捧。
证书作为敲门砖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据媒体报道,在香港,“全国普通话大使选拔赛”的获奖证书就可能敲开香港一所知名中学的大门。而在大连,某所中学才艺比赛的获奖证书就相当于入学证明。
现状:河南小升初证书没那么神奇
而在河南,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学生们也热衷于考证,但证件的作用却远没有传说中的那样神奇。
以郑州市区为例,小升初择校有三个渠道,一是凭借优异成绩被推荐进郑州外国语中学,二是以特长生进入好初中,三是通过测试,进入民办初中。
因为被推荐至郑州外国语中学的名额有限,且各学校一般都会通过考试的形式进行,所以证书发挥不了作用。另外,今年郑州市首次试水民办初中“统一时间,统一录取”,所以学生只需带身份证、户口本、小学生素质教育报告册等即可报名,统一参加测试,各类证书也无用武之地。
只有对特长生,证书才显得重要。今年,郑州市区规定,报名小升初特长生的学生除了郑州市区户籍外,还必须是学校体音美活动骨干并持有区教体局体卫艺科证明,或曾参加区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举行的体音美活动并获奖学生(持有证书)。
调查:没有“证书”的小升初家长更心焦
证书作用不大,是不是就意味着家长和孩子都可以解脱了?事实上,家长和学生并不买账。
“以前,没三好学生或杯赛证书的学生就没资格报名,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录取的难度。”家长焦敏说,今年小升初证书不起作用,任何学生都能报名,竞争愈演愈烈。
今年,郑州市区热点民办初中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谓到了白热化阶段。河南省实验文博学校今年计划录取10个班,报名者则达到7000余人,录取比例高达14∶1。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录取比例也高达14∶1,郑州市郑中实验学校录取比例为12∶1。
这一串串数字,让不少家长“心惊肉跳”。有家长坦言,虽然离2014年小升初政策出台还有8个月的时间,但他们全家都已经不淡定了。
专家:“小升初”乱象的终结者在官方
其实,这几年,郑州市小升初也一直在改革,从民办初中自己招生到现在的“统一时间,统一录取”,从考奥数到明文规定“不把奥数与升学挂钩”,从学生拿着一沓证书报名到现在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报名。尽管这些政策一次次有进步,但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抱怨却年年如故。
“考证热背后是教育的贫富不均。”郑州教育学会学习心理研究会咨询师王海勇说,“小升初乱象的终结者在官方”,只有教育资源均衡了,优质学位增加了,小升初的乱象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扼制。他建议,在目前没办法均衡教育资源的前提下,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尝试着由教育行政部门按“国家课程标准”,对小学毕业生进行统一的水平测试,以作为学校录取的依据。
吐槽
网友:
@唐瑶:小升初就厚厚一沓?闹哪样?整个大学获奖证书都没超过一指高。
@走路的鱼12121:小升初,神童全都浮出水面,一摞摞获奖证书压住的是孩子们快乐的童年,是家长们剩余不多的休息时间和一张张百元大钱!说是义务教育,可孩子们又被搞得像货架上的菜,被各类中学挑来挑去,去迎合人家的胃口,孩子们真的很可怜!
@刘书勇:小升初,几乎每个孩子都拿着一份精美简历,每个家长都为孩子抱着一堆的各类获奖证书。都不知道他们付出了多少课余时间多少快乐才得到的。
@影之随风james:这样的童年美好吗?不要说长大了以后就幸福了,那个时候童年早已过去。
@我们爱MC-小猫叫兜兜:这么小就做了那么多的事情,把几十年中可以慢慢学习的事情压缩到人生的前几年去做。不仅不必要,还丢掉了幼年时应有的无忧无虑,应有的想象空间,应有的好奇感。
家长:
“如果还孩子一个童年,我就欠他一个成年。”
“现在的教育太市侩。”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