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哥学姐打出横幅——“杨柳,我们都是你的‘弟弟’”。
杨柳拿出煮好的花生给她的学哥学姐品尝
9月6日是洛宁“寒门姐弟”姐姐杨柳到周口师范学院报到的日子。7月4日,记者第一次见到杨柳和她弟弟杨朝辉时,便和杨家人约定:等大学报到时,大河报护送杨柳去上大学。15年来,杨柳姐弟俩相扶相携,一同上学,一起参加高考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在本报的帮助下,杨柳实现了来洛阳游玩的心愿。因弟弟杨朝辉被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录取,弟弟无法继续推着姐姐上学。
9月6日,记者早晨6点从洛阳出发前往洛宁,接上杨柳及其父母前往周口,送她前往神往已久的大学校园。一路上,杨柳的手机成了热线电话,一直响个不停,一声声的祝福、一句句的叮嘱让杨柳的心中充满温暖。杨柳一直瞪大眼睛向窗外望去,6个小时的路程在她看来显得那么短暂又漫长。周口师范学院官博为杨柳发出了“2万多名学子都是你的‘弟弟’,都是你的‘腿’”这条微博,在杨柳到达学校前, 微博已被转发数百次。杨柳,这个乐观坚强的女孩,带着满满的爱和温暖,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
记者送杨柳上大学
早晨7点半,记者在离洛宁还有30公里时给杨柳打电话,不待记者张口,那边便传来了杨柳期待的声音:“陈骏哥,你们到哪了?我都收拾好了!”当记者告诉她大概还得40多分钟才能到时,小姑娘不好意思地问道:“你们还没吃饭吧?我妈问几个人,给你们烙饼子……”
8点20分,记者走进杨家租住在洛宁县城的那个简陋的家。一进院子,记者看到了许多生疏的面孔。原来,邻居得知杨柳今天要去上大学,纷纷前来,要送送这个“不容易的妞”。走进屋子,杨柳正坐在床上整理她的物品,记者拿出给她准备的礼物——一本牛津高级英汉词典递给她。小姑娘一边接过词典,一边调皮地对记者说:“我昨天还发愁高中的英语词典不能用了,你想得真周到。”抱着厚厚的词典杨柳又突然问:“这个书很贵吧?”在得知词典是记者用稿费买给她的时候,杨柳对记者说:“等我十字绣卖了钱,我也给你买本书,一定!”
好心人连夜送来500元钱
随后,记者又拿出两位好心人委托记者带来的1000元钱,而这两位好心人杨柳并不陌生。
洛阳市南昌路交巡警大队民警闫洪伟因为实在调不开班,无奈才放弃了送杨柳上学的计划。9月5日晚上近11点,驱车穿越大半个洛阳,来到大河报洛阳中心,让记者为杨柳捎去500块钱,并让记者转告杨柳:忙完这段,趁着假期一定再去周口看她。洛阳东方高中高一学生王妙阁前几天辗转联系到记者,跟记者要了账号,打来500元钱。王妙阁和爸爸多年来一直在照顾杨柳,但最近她父亲住院卧床,她又要上学走不开,特地联系记者通过转账,给杨柳送上一份祝福。
听到两人的名字,杨柳的眼圈一下红了,她问记者:“闫叔这都不知道是第几次给钱了,他是不是还天天加班啊?王叔自己还治着病呢,他腿好点没……”
9点,邻居们一手一个包把杨柳的行李装上了车,杨柳则一步一挪地自己向车走去,记者想去搀扶,却被杨柳阻止:“陈骏哥,你就别管我啦,这几天都是自己走,该练练了。”
杨柳的爷爷一个人佝偻着背,默默地推着杨柳的轮椅走在大家身后。行李装好,将要出发的一刻,老人家百感交集,只能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挥着手,与孙女告别。
车出洛宁不久,杨柳的手机便响了起来。杨柳向记者笑了笑说:“是闫叔,他还惦记着我。”调不开班的闫洪伟,5日晚上给记者送钱时,就一直说“送不了她,太遗憾”,这6日一早,算好记者时间的他,又一次打来了电话。
在一路祝福中 她憧憬着大学生活
一路上,杨柳电话不断,坐在前排的记者不断从电话中隐约听到“好好学习”、“注意身体”、“加油”等祝福的话。每次挂断电话,杨柳都不好意思地看看大家,介绍是谁的电话,电话一多,大家便逗杨柳说“手机一会没电了”,杨柳则开心地说:“这是江苏的一个叔叔给新买的手机,两块电池呢,不怕。”
众多的问候让杨柳感到十分开心,一上宁洛高速,杨柳便神秘地问记者:“陈骏哥,你知道这‘宁洛’的‘宁’是哪吗?”不待记者回答,杨柳便一脸笑容地“抢答”起来:“是南京,我前几天专门上网查的,哈哈。”
在平顶山服务区,车子停了下来短暂休息,坐了几个小时车,记者感到分外疲惫,但一路上瞪大眼睛望着窗外的杨柳,脸上却仍然带着兴奋的表情,她仔细地看着服务区的地图,一边看一边念叨着地名,记者好奇问她干啥,她满脸笑容地说:“我得记着回家的路啊。”
“这叫七一路,算周口最繁华的地方啦。”车一进周口,家乡是周口的本报摄影记者张琮便开始滔滔不绝地给杨柳介绍这个她今后要生活4年的地方,哪有超市,哪有公园,哪风景好,哪东西便宜,周口“土著”嘴中的各种重要信息让杨柳应接不暇。正说着,张琮突然冒出一句:“看,那个白楼就是我家,3楼,记着啊3楼,想吃啥好吃的了,被子不够用了去我家拿。”周口人的热情让初来乍到的杨柳感动不已。
2万多学子都是杨柳的“弟弟”
当天下午两点整,一行人到达周口师范学院,车进校园还未停稳当,一群学生便围了上来,一幅印着“杨柳,我们都是你的‘弟弟’”的红色横幅在人群中分外抢眼。刚一下车,十多位同学便来到她身旁,抢着要推杨柳去学院报到点。
在学院报到点,一位同学看到她坐在轮椅上不方便,想替她签,但杨柳笑着谢绝了,“谢谢,我自己签,我能行”。“这儿以后就是你的新家了,这儿的每个成员都欢迎你。”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田学岭院长对杨柳说。
办完入学手续,杨柳在同学的帮助下来到了她的新寝室。校方为了方便杨柳生活,特意将她的寝室安排在了距离食堂、超市和教学楼三个常去地点折中位置的宿舍楼。杨柳选了一个靠近门口的下铺床位,“以后我负责开门,开灯。”杨柳的懂事感染着在场的每个人。
周口师范学院学生管理处处长陈喜玲向记者介绍,看到报道后,学校专门开会研究,制订了一个完整的帮扶方案。“在生活上把她当做一个‘特殊’的孩子,好好帮助她,但在学习上要把她当做一个正常的孩子严格要求,为她的未来负责。”陈喜玲对记者说,如果杨柳母亲想留下来照顾杨柳,学校会给她在寝室安排床位,并且在学校给她找一份工作,以更好地照顾孩子。
学校从杨柳入学起,每天安排3位大二、大三的同学照顾杨柳的生活。“这三天我负责杨柳的打饭工作,没事了我也会推着她到处转转。”学生会的刘梓珊对记者说。
出于杨柳的身体状况考虑,学校不让杨柳接受军训,但安排专人每天推着杨柳去感受军训的氛围。对于这段时间,杨柳则有自己的打算。“我这段时间得好好看书,在学习上绝对不能让别人‘照顾’我。”杨柳说。(记者 陈骏 文 张琮 摄影)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