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这个时候,大学生入学都会成为热门话题。2013级大学生开始陆续报到了。而在入校前,很多新生及家长都会做好精心准备,iPhone、iPad、数码照相机,一样都不能少。去报到也不能委屈了孩子,坐飞机、坐高铁,或者开车送孩子入学……
回忆当年的入学经历,很多人都会感慨万千。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以来,36年间新生们报到时所带行李,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展示着国人物质生活、文化精神的变迁,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时代发展变化的印痕。
无疑,这个时代的大学生,物质、精神方面都很丰富,他们是幸福的。
啊,亲爱的朋友们,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1977-1987】
最让人幸福的
是每周一次的露天电影
那个时代,学生报到装备很“简陋”
1977年恢复高考,改变了太多人的命运,杨德东便是其中之一。他回忆说,在那个物质贫瘠的时代,新生们的行李都很简单,多是一床被子、两套衣服,但对“天之骄子”们来说,尽管物质匮乏,幸福度却很高。
路费“昂贵”,极少有父母陪同
1979年7月,信阳罗山小伙杨德东考入河南农学院(现河南农业大学,当年校区在许昌市)。现在,他已是河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教授。
杨德东说,那时,能考上大学并不容易,大学生是真正的“天之骄子”。他清楚地记得,去学校报到那天,亲戚还有村里的邻居,都来给他送行。
从信阳坐绿皮火车到许昌,要走8个小时,这是杨德东第一次出远门和坐火车。三四元钱的火车票,对农村家庭来讲,有些昂贵。在他记忆里,极少有同学是父母陪着报到的,“一是路费太贵,有同学家里卖鸡蛋才凑够路费;二是那时家里孩子都多,孩子没那么金贵。”
两毛一包的雪花膏已“很上档次”
书在当时算稀缺品,一套《红楼梦》需要三四元。杨德东回忆,有同学带有小说,但他带的,全是资料书。杨德东说,报到手续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将“粮油关系”转到学校。按照国家当时的政策,读大学没有学费,而且包分配。此外,学校根据家庭状况有分级补助,最低每月10元,最高每月16元。
杨德东的同班同学蒋媛媛,出身知识家庭,条件相对好些,报到时父亲陪着。如今,她是河南农业大学离退休职工工作处党总支书记。
蒋媛媛回忆,那时带的衣服,就是现在电影中能见到的绿军装、黑裤子、白色回力鞋。带的冬天的衣服,就是棉袄加碎花外套。她说,那时雪花膏0.2元一包,算是上档次用品。
他们说
物质很匮乏,但幸福度很高
在那个年代,读大学意味着跳出农门。杨德东说,他们都很珍惜。“你想啊,到学校后用上了电、自来水,吃的也比在家好,经常能吃上豆腐,所以只想着学习。”杨德东回忆,晚上搬着马扎到路灯下学习的同学非常多,到后半夜才会少一些。在学习之外,最让人幸福的娱乐活动,是每周一次的露天电影,还有打排球、踢足球。
“虽然物质很匮乏,但幸福度很高。”杨德东用这句话,总结那时的大学生活。
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