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他俩在托举线缆的地方又见面了。
当时,线缆就是从立交桥上那个地方掉下来的。
托举哥一
托举哥二
“左手换右手,右手再换左手。直到双臂发麻难以抬起……”8月14下午,不少途经京广快速路北环的车主,记住了两名站在40℃高温下为大家高举线缆保障路面畅通的好心人。
“他们是谁?”“向他们致敬。”昨天,带着众多车主及网友的疑问和赞扬声,郑州晚报记者根据所获知的线索,先后见到了两名“托举哥”……
8月14日下午,网友“@侯顺顺acc”拍到的他俩托举线缆的图片。
40℃高温下,民警高举线缆30分钟
由于其中一名“托举哥”身着淡蓝色警服,他的身份并不难寻。
当天下午2点17分,网友“@侯顺顺acc”发出第一条微博后没多久,许多人就打听到了他的信息,“他叫买海波,是交巡警五大队民警。”
高高的个头,憨憨的笑脸。搭配着一副学生模样的黑边眼镜,寡言少语是买海波给人的第一印象,“浑身上下,都透露着淳朴的感觉。”
“当时,我正在京广快速路与北环口南200米处处理一起交通事故。”8月14日下午2点钟左右,买海波不经意间的一个转身发现,“由北往南的车辆拥堵特别严重。”
由于距离较远,看不出堵车原因。买海波赶紧安排好手头上的工作,拔腿跑了过去。
“两根线缆从三层桥上掉了下来悬在半空,离地大约1米高。”望着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龙,买海波来不及多想,伸手抓起两根电线举过了头顶。“因为分不清是什么电缆,只好先给队里打电话汇报情况。”
一辆、两辆、三辆……看着潮水般的车流开始缓缓向前涌动,站在烈日下频频因手酸难耐“交换”着抬起手臂的买海波会心地笑了。
半小时“飞奔”,好心“市民”来到了线缆掉落的源头
没过几分钟,买海波的举动引起了桥上一个人的注意,他二话没说,匆匆跑到了对面路东位置,用同样的方式举起了悬在半空中的线缆。
20多分钟后,接到买海波求助电话的另外一名民警赶到现场。看到“搭档”有人帮忙,一直托举着线缆的那个人腾出手来,想实施一个新的“计划”。
“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我尽快到桥上,把电线拉上去。”话音未落,那人一溜烟跑向桥头。他先沿二层立交桥转了一大圈,然后跑到了三层立交桥的入口。最终等他找到线缆滑落位置的时候,经过近半个小时奔跑的他,全身早已被汗水浸透。此时,脱落的线缆已被买海波的同事捆在栏杆上。
再次见面,两名“托举哥”相互致谢
昨天下午,郑州晚报记者跟随买海波又一次来到了京广快速路立交桥。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刚到当天线缆掉落的位置,买海波就远远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没错,帮忙举电线的人就是他!昨天心里还遗憾,没来得及问他名字。”买海波难掩内心激动,距离很远,他连喊了三声:“谢谢。”
与当天不同的是,这位当时穿白色短袖的好心“市民”,换成了一身环卫工作服。见到买海波,他有些不知所措,定了定神儿后,突然情绪激动地一遍遍对着买海波点头致谢。“那天你最累,最应该感谢你,最应该感谢你……”
这位好心人叫王长生,今年60岁。半年前,他从新密农村来郑州,在京广快速路上当清洁工。
“真没想到,咱俩又见面了。”皮肤黝黑的王长生有些腼腆,听到有许多网友夸奖他的事情,这个憨厚、质朴的老人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又不是啥大事儿,这么多车堵在路上,司机心里肯定都很着急。咱哪能忍心不管?”
有人竖起大拇指,有人送来矿泉水
在两位“托举哥”简短的聊天中,郑州晚报记者了解到了当天发生的一些细节故事。其中,最让他们难忘的,是一个个车主从他们身边经过时所表达的“谢意”。
“有人隔着窗户说谢谢,也有人对俺俩竖大拇指。还有一位坐在副驾驶上的好心人送了一瓶矿泉水。”
提起矿泉水的事儿,王长生似乎想起了什么,他急忙转过身去,满脸感激地看着买海波:“就是,本来是递给他的水,他硬塞给了我。”
采访结束之前,郑州晚报记者通过市交巡警五大队另外一位民警了解到一条信息:仅仅2012年这一年,买海波就获得了“郑州市优秀公务员”、“郑州市公安局‘四严一创’先进个人”、“郑州市公安局业务能手”等6项荣誉。
不善言辞的王长生在接受采访时说了句“看见别人有困难,说啥得伸把手”,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那份热情与善良。
“烈日下的两个人,都很高大!”网友留在微博评论栏中的这句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快评
为“文明郑州”增添一抹亮色
烈日下,高温令人头脑发晕。但是为了一条道路的安全通行,交警有义务托起这垂落的电缆,因为这是警徽赋予他的责任,这是民众赋予他的信任。而民众伸出援手,加入到支持道路安全的行列当中,则是对交警尽责之举的最好礼赞。
交警由于处于各类交通事件的最前沿,处于为民众保证出行安全的第一线,来自一线的压力常令他们身心俱疲。如何最大限度地眷顾民众利益,如何更好地赢得民众拥护,始终是围绕在他们心头的一道服务命题。
从此种意义上,警民共托电缆是对该命题所做的现场解答。换言之,只要公职人员能够不怕辛苦,真正俯下身子为民众办事,民众也会以同样的热情报以热情回馈。类似警民共托电缆的良好互动,不仅能够助力道路交通等公共问题的解决,还将有利于提升职能部门的执政形象,为“郑能量”的书写增添让人倍感温暖的一笔,为“文明郑州”增加一抹亮色。
(记者 常亮)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