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前夕,广东省边防总队海警第三支队的河南籍大学生警官张旭,在回家探亲期间,勇救落水群众不幸牺牲,年仅28岁。(详见今日《河南商报》A12、A13版)
看完张旭的事迹,我不禁热泪盈眶,似乎张旭两岁儿子那懵懂的喊声“爸爸你醒醒呀”、妻子许世春的誓言“带好孩子,将他培养成和他爸爸一样淳朴、优秀的战士”还响彻耳边。妻子许世春对张旭的评价——淳朴、优秀,是为英雄救人下了一个最朴素的注解。村里老人捶胸顿足地痛哭,“他从小在河沟边长大,怎能不知道那是要命的呀”,更是让我们知道:什么叫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什么又叫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是的,随着张旭救人场景和生前细节的披露,张旭不再被仅仅符号化为“英勇救人”。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是一位勇于担当的河南汉子、“80后”,他更是一位经过千锤百炼的共产党员。暴雨引发山洪,2米多高5米多宽的南河沟里水浪翻腾,这样的场景多么骇人,作为海警的张旭肯定也知道此刻救人是多么危险。我们从历史中可知,莫大的勇气并非一时激发,“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为民请命的慷慨更是源于平素的修养。
张旭的个人修养是什么?说简单一些,就是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更是忠于使命,将困难留给自己,把希望留给他人。张旭不仅放弃了去高校工作的机会,更是三次推让三等功,他说:“新战士更需要鼓励,让给他们吧!”这位黑瘦的河南籍战士、舰艇副机电长,被战友亲切地称为老大哥。“老大哥”这个称呼带着浓浓的“民味”,渗着十足的“地气”。这不正是群众路线的生动反映吗?这里不正是体现着“先进共产党员注重的是一辈子、纯自然口碑”的自我修养吗?
正是如此,张旭“群众情谊浓,个人荣辱淡”的个人修养,才会让他在面对落水者的呼喊时,那么急切地采取行动。毕竟,对于一个将民众呼声念兹在兹的共产党员而言,这该是多么巨大的召唤力量。“我是党员,这是我的责任!”从在冰河中连救六人的河南籍退伍兵郭胜涛,到车轮下英勇救人的67岁、周口市“党员奶奶”彭秀英,再到今天的张旭,我们触摸到了中国共产党人责任观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被一种河南人的精神和担当所感动。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弘扬兼容并蓄、刚柔相济、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中原文化”,“塑造具有中原特质、体现时代特征的人文精神”。中原厚土,英雄辈出,河南人骨子里有一种勇于担当、朴实憨厚的地域文化性格,这种性格与共产党员的修养结合在一起,我们便会看到一种振奋人心、国家事业蒸蒸向上的力量。
英雄远去,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8岁,张旭用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诠释了什么是“80后”应有的担当。这种担当既传承着年轻人应有的责任伦理,又杂糅了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修养,更是闪烁着一种纯粹的河南精神。今天,我们纪念张旭,神圣地寄托哀思,愿我们都能从张旭身上汲取正能量,与大爱同行。向善的力量,谁也无法阻挡。
(温江桦)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