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栋办公楼和郑州铁路一样见证着历史 河南商报记者 杨东华/摄
位于郑州铁路局北院,始建于1960年,建成后的30多年间都是郑铁局党委的主要办公地点
它入选郑州市优秀近现代保护建筑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
人人都知道,郑州是一个“火车拉来的城市”,铁路给这个城市带来的生机和辉煌,也许见证者不仅仅是郑州火车站,还有郑州铁路局北院办公楼——它在过去的30多年中,引领着郑州铁路走过最辉煌的发展历程。
风韵犹存
欧式小楼典雅气派
位于郑州市陇海路与京广路交叉口的郑州铁路局北院院内,主楼六号楼是一栋欧式小楼,走廊上有两根10多米高的柱子,三楼上有一排花瓶式栏杆。进门大厅约200平方米,对着大厅的是楼梯,通往二楼的楼梯有铁艺栏杆。楼梯间的3个窗户高度都在4米以上,走廊宽度约5米。
据《郑州市中心城区优秀近现代建筑》介绍,这栋办公楼始建于1960年,由郑州铁路局设计事务所设计,建筑面积5013.2平方米,砖木混合结构,包括地下室共5层,平面呈长条形布局,四周均做有带盖明沟,屋面排水由下水道引出,外墙窗均装有防尘条,外墙门口均设置有铁踏道,全部楼层均安装有暖气片,入口正门处的两根立柱贯通三层,柱顶模仿中国古代建筑建造,给人古色古香的感觉。
这栋楼不管是外层建筑还是室内设计,均采用了当时最时尚的做派。郑州大学建筑学院老师林晓妍曾实地探访,在她看来,整栋楼除了坡顶属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外,再没有其他中国符号。“简洁、坚固耐用、注重功能”是它的主要特色,“这样的楼再住一二百年也没问题。”
历史见证
郑州铁路的辉煌历程
这栋楼之所以能入选“郑州市优秀近现代保护建筑”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它是郑州铁路局成立后的主要办公场所,其见证了郑州铁路事业不断走向辉煌的发展历程,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
郑州铁路发展很早,但真正辉煌起来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据《二七地方志》记载,1952年10月31日,毛泽东视察郑州,登上车站天桥俯望郑州火车站站貌,并听取当时铁道部部长滕代远汇报工作。滕代远指着火车站的两个席棚说,这两个席棚一个是用来售票的,一个是用来等车的。主席看后长叹一声:“我们欠债很多啊!”
随后,毛泽东指示:应该把郑州车站建成远东最大、最完善的车站。此后,郑州站的建设飞速发展,数十年间,无论国家经济遇到困难,还是压缩基建规模,郑州火车站均未受影响,改建工程持续不断。
郑州铁路局北院办公楼建成后,1961年郑州铁路局党委主要领导搬入,1995年搬出,30多年间都在这里办公。
郑州铁路局档案显示,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郑州铁路局进入大发展时期,到1991年时,有职工37万多人,除河南、湖北、陕西3省的铁路线外,部分线路还涉及山西、四川、甘肃、山东等省。当时郑铁局管辖范围全国第一,里程第二。
更让全国其他铁路局眼红的,便是当时的铁道部专门授予郑州机务段“全国先进工作单位”称号,并设立了一支专门由郑州司机组成的“京武快车队”,由郑局郑段机车牵引所有从武汉—北京西的特快列车,包括部分郑州—北京西的普快列车也由这支快车队担当交路任务。
回忆往昔
“要嫁就嫁郑铁郎”
附近居民张先生说,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铁路职工待遇好,“要嫁就嫁郑铁郎”成了一时佳话。从火车站到陇海路,所有楼房外墙上都挂有“郑铁”二字。
到了上世纪90年代,铁路局周边大量新楼房、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走在街上的人们都以羡慕的眼神,看着那些穿铁路制服的工人和干部,进入铁路部门工作是当时青年一代的奋斗目标。
无论世事怎样变,小时候的那份羡慕,却一直留在心里。张先生说,就像现在,再去这栋小楼前遛弯儿,那种感觉依然能够记起。
让位京广快速路
“工字楼”缺了一边
原来,六号楼左右两侧,都有一栋小楼,与它浑然一体。
这点,张先生印象深刻。他说,这个院子整体呈“工”字形,当时很多模仿苏式的建筑都是“工字形”。如今,西边的楼尚在,东边的已经没了。在2010年修建京广快速通道时,这半边楼就让出了自己的“地盘”。
根据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别治明的记录,东边这栋楼和西边的相应,几乎一模一样。这栋楼的被拆,让他觉得有点可惜。“本来是一个整体。实际上,被拆掉的东边那栋楼,保存得更为完整。”
当时随着它一起被拆的,还有台湾大酒店、郑州锻压厂、铁道花园的部分楼房等一些老建筑。(河南商报记者 李肖肖)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