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写日记要申请吉尼斯纪录
康若望老人的日记
这位74岁的老人叫康若望,家住巩义市孝义街道办事处龙尾村。老人从1982年开始写日记,31年间写下了1150万字。
当了一辈子教师的康若望老人谈吐文雅,思维清晰。昨日,记者见到老人时,他正在窗边的一张写字台上写日记。
老人有个梦想,希望有一日能够把这些日记出版,申请吉尼斯纪录。
上中学时开始写日记,写了40万字后烧了
说起写日记,老人说:“我从上中学就开始写了,那是1956年。”那时,他17岁,一直坚持到1966年。
写了10年、近40万字的日记,因政治风云变幻,自己亲手烧掉了。
改革开放,社会环境宽松后,1982年10月15日,他用自己在巩义二中教课的课时计划本,又开始了日记人生。
这次,他没有再间断,即使生病也坚持在病床上写,一直坚持到今天。每篇日记1000到3000字,至今已经写了161本,粗略统计有1150万字。
日记内容丰富,时事评论、诗歌散文都有
康若望的日记本装订得整整齐齐,封面上写上日期。
第一本日记的封面上,他用毛笔写着《红尘警示录》,日期是1982.10.15~1983.8.15。
后来,他又把自己的日记命名为《方塘活水日记》,源自南宋大家朱熹的《观书有感》中的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翻开他的日记本,书写工整,每页日记上还用红笔做一些标注,有的画圈,有的画红线。
他解释说,画圈圈的地方是他认为写得比较精彩的语句,画横线的地方是比较重要的。
在写每本日记前,他还空着几页,整整齐齐地写着检索,记录每一天的主要内容,便于查找。
他的日记,不仅仅是生活的记录,还有一些诗歌散文、剪报等。他还在日记中记录了每天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和社会新闻,并配有评论。
敢说真话,评论犀利尖锐,彰显社会责任感
仔细阅读他的日记,记者发现,老人非常敏锐地抓住热点事件,配发的见解和评论语言犀利。
比如,在今年6月13日的日记中,他写到:五月初六,星期四,晴。
昨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按传统风俗,人们少不了吃粽子,南方许多地方还要为纪念屈原举行龙舟比赛。有童谣:“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古来风俗,淳朴简约,并无奢华浮靡之嫌。而今商味太浓,金钱至上,超市卖的粽子很贵,更有“天价粽子”让人跌破眼镜。
看新闻,太原一家高档饭店做出鲍鱼、松露的天价粽子,标价9999元。这些“天价粽子”已经订出15个,预订者多为私营业主。可以肯定地说,这些私营业主虽然预定购买这些天价粽子,但他们自己很少享用,多是为了送礼。
6月17日,他记录下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和邓文迪婚变的消息后,写了这样一段评论:“老夫少妻的家庭不会有很多幸福,最后的结局还是分手。邓文迪是个不寻常的女人,她考虑婚姻绝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获取某种利益,达到个人目的……”
写日记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式
老人说,他当了几十年语文老师,还是省作协会员,省杜甫研究会理事,省诗词学会会员,巩义市杜甫诗词学会副会长,曾任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校刊社社长兼主编。结合自己这一辈子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能真实地记录下来,关心时事的同时,能够让自己的思维活跃,不易于思维衰老,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式。
这些文字让他整日乐得其所,他希望用日记和文字记录下时代的脉搏,以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自己越写越想写,老伴也很支持,生活很快乐,很充实。
他在近日写的《日记感悟》中说:“我已经是74岁的老人,步入人生暮年,但我并无人生迟暮之感,‘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享受晚晴的老人是幸福的老人。在物欲横流和浮躁蔓延的今天,日记使我守住自己心灵的一片净土。”
老人的“中原梦”
老人说,日记是最自由的表达方式,也是最真实的人格体现,写日记不拘一格,可叙可议,可长可短,可以抒情,可以直言,可以隐曲,“说尽心中无限事”!他希望,在日记里记录一名普通百姓的梦想,在得到温饱之后,对社会的公平正义,对精神的独立自由,对人格的尊严有着强烈的渴望和追求。
他的梦想是,希望日记有朝一日出版,和他人分享自己的人生、思想。
他说,自己写了1150万字的日记,可以申请吉尼斯纪录了。
郑州晚报记者 廖谦 文/图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