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郑州地表温度逼近50℃ 部分空调室内仅23℃

2013-06-29 07:15 来源:东方今报

昨日,郑州气温直逼40℃

  映象网讯(记者 付雨涵 实习生 张毅/文 记者 袁晓强/图)昨日,郑州气温直逼40℃,依然有人在室外作业。东方今报记者走访多条道路,在室外被烤得大汗淋漓,但推开很多商厦、办公楼的门,又冷得猛一激灵。在一些室内,记者还看到有人穿起毛外套“御寒”。一扇门内外,几乎经历冬夏,对人的身体也有害。有数据显示,空调每调高1℃,将减少1千克二氧化碳和0.03千克二氧化硫的排放。为了我们城市的洁净,也为给火热的室外工作环境降温,东方今报呼吁,将空调调高一度!

  40℃

  环卫工说:“我的路段很好,有树可乘凉”

  昨天下午3点,航海路中州大道附近一位环卫工头顶湿毛巾,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工作。

  “我的路段很好,有树可乘凉。”大叔满足地说,搭在头顶的湿毛巾不到半小时就干透了,一股汗味。“35℃以上,下午3点后工作,35℃以下,下午2点工作。”大叔解释,昨天的气温他觉得不算高,只是热风难耐。

  “旁边有道班房,为什么不去?”面对记者的疑问,大叔说,道班房里都是化学药剂,不适合在里面休息,“干一阵歇一阵,晚上7点就下班了,熬得住。”说罢,他只身前去马路中央,弯腰捡起一私家车扔的雪糕包装袋。

  此时此刻,记者手拿的气温计表盘上指针清楚地指向40℃。

  50℃

  交通协管员说:“习惯了,不觉得晒”

  昨天3点50分左右,记者又来到二七塔前。东南角两名交通协管员,身穿长衣长裤,戴着墨镜和遮阳帽,正在有条不紊地指挥着行人过马路。两把遮阳伞成了行人短暂驻足的地方。

  “太阳那么大,为什么不站在伞下?”记者问。

  “行人和车辆太多了,站到伞下不顶用。”协管员马霍霞说,“习惯了,不觉得晒。我做了5年,每天两人换班,7点到12点半,下午3点到7点半,“执勤点在车流量较大的地儿,一下午喝不上一口水是常有的事儿。”

  记者用气温计测量地表温度,水泥板的地表温度直逼50℃,空中气温在40℃到41℃。记者停留的十几分钟时间里,已觉暑热难耐,更不要说待上两三个小时了。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他们投以尊敬的目光。

  23℃

  室内工作人员捂上了毛外套

  相对室外的炙烤,室内在空调的降温作用下,工作的人们隐隐发冷。

  昨天下午3点半左右,记者来到位于紫荆山和东西大街交叉口的中国邮政储蓄大楼,刚进玻璃门,身上的汗仿佛都凝固了,那种舒适和惬意“千金难换”。

  办事大厅里人并不多,在大厅里待了几分钟,着短袖的记者有些发冷,在场的工作人员,有的忍不住“寒气”,穿起了毛外套,气温计上显示23℃。

  一位大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厦多为中央空调,温度不能像家里的柜机和挂机那样设定温度,“机组一开就是一天,气温完全不受控制”。

  在记者走访的中州大道、郑汴路多栋大厦,室内温度普遍20℃出头。

  24℃

  车主“不开空调没法开车”

  在炎热夏季,除了商厦、卖场制冷设备超负荷运转外,大街上满地跑的私家车也是空调使用大户。

  昨天下午,记者在中州大道郑汴路口、航海路口等走访了多名私家车主,他们车内显示的温度为23℃、24℃。

  “知道空调耗油,天气热,不开空调没法开车。”车主刘先生说。

  ■ 相关新闻

  空调引发的

  温室效应

  越来越严重

  室外的高温,与室内的空调温度、汽车的尾气排放紧密相连。

  2007年6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除医院等特殊单位以及在生产工艺上对温度有特定要求并经批准的用户之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

  “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不得不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郑州市热衷环保网友“@张留玉”说。

  走在有空调室外机的地方,我们都能明显感觉温度暴增。

  不能不承认,空调排放和汽车尾气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城市的温室效应,那么,我们能为此做些什么呢?

  据相关数据显示,人体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夏季在24℃至28℃,空调开到26℃以上,对缓解用电高峰期电力紧张、节能减排将起到积极作用。空调每调高1℃,就可以节约约10%的电能,而每节约1度电,相当于节省了0.4千克煤的能耗和4升净水,同时还减少了1千克二氧化碳和0.03千克二氧化硫的排放。

  我们是否该将空调调高一度,既保护那些室外工作者,也为环保、节约减排做点贡献呢?

责编:王嘉懿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度假季 沙滩女王泳装扮美记

度假季 沙滩女王泳装扮美记

眼看气温开始攀升,不性感怎么点燃夏日热情。要性...

7月内地影市观影指南

7月内地影市观影指南

七月向来是各路大片“占山为王”的时候,而这个七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