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苗,36岁,南阳镇平人,来郑打工已10年有余,现在凤凰路与未来路交叉口附近居住。半个月前,才干起公交站台保洁员,目前,负责的是未来路金水路站、未来路西沈庄站两对四个站台的保洁。说到此事,她一脸的“不在乎”,只说“不值得一提,人家的东西”。反复询问下,她向记者叙述了事发经过。前天上午8时40分许,她照例来到未来路金水路站台清扫垃圾。当时发现,垃圾桶里面有一个白色钱包,钱包内已无现金,但留有两张银行卡及一个纸条。虽说没现金,但银行卡中或许还有钱,再说,补办一张银行卡也颇费事。
为此,她中午下班后,先到工行通过其中的工行卡进行查询,以找寻失主。“但银行卡登记的手机号是空号,联系无果后,我又通过钱包内纸条上的电话,辗转联系上失主同事。”魏苗说,联系上失主后,得知其钱包内还有一把钥匙,想到小偷不会要钥匙,钥匙应该也在垃圾桶内。但垃圾桶内的垃圾已被运送至垃圾站,因装垃圾的袋子较大,与一般垃圾袋不一样,还有希望找到。于是,她急忙返回垃圾站,在一大堆垃圾中,又找到那个垃圾袋,从中扒出了钥匙。“我本想给失主送过去,但失主不让。”魏苗说。
经历
曾通过教育局归还小学生的书包
这样做,因魏苗有过亲身经历。10年前,刚来郑州打工的她,用自己积攒几个月的工资,买了部手机,可惜没几天就丢了。“因挣钱不容易,那时,自己连自杀的心都有了,一连几天都过不来劲儿。”她说,那一刻,她深深体会到失主丢失物品后的焦虑心情。这10年间,她还捡到过两次物品,都成功归还给失主,一次是手机,一次是个小学生的书包。归还书包那次,也颇费周折。当时,她在凤凰路与未来路交叉口附近捡到书包后,先在附近打听,无果后,又去附近小学查找,再次无果后,她抱着书包跑到区教育局;后来,经过教育局才成功联系上学生家长,将书包领走。
如今,她每月的工资为1500元,同样打工的丈夫,收入和她差不多,两个孩子已分别上幼儿园及小学。虽说工作累点,交过房租、孩子的学费后,剩钱不多,但一家人过得非常充实。
“不用感谢,只希望年轻人出门,要注意自己的物品,我不希望再捡到物品,但捡到物品后一定会归还,别人的就是别人的。”魏苗笑呵呵地说。
昨天,郑州快速公交公司政工科科长王基勋说,魏苗刚工作不久、话也不多,但待人非常热心,工作非常认真、优秀。对此事,他们公司会进行通报表扬与奖励,以让其他工作人员学习。
失主
来郑刚两个月
她被“郑能量”深深感动
26岁的失主李菲,新乡人,2011年从武汉一大学毕业,在当地工作1年后,又去泰国工作近半年。今年4月12日刚刚来郑,目前,在农业路与政七街交叉口附近一教育培训机构工作。前天早上7时40分许,从陈家门站坐上B1路公交车,到未来路与纬五路站下车后,转车去单位上班。“直到上午11时40分许,同事称,有人捡了我的钱包,让我回电话时,我才发现钱包不见了。”李菲说,她钱包中有现金、银行卡、钥匙及一张写有同事客户电话的纸条。
因上下班时间固定,联系上魏大姐后,直到当日晚7时,她才乘坐B1来到未来路西沈庄站去找魏大姐。“当时,魏大姐在路对面站着,为给我省钱,她电话中还嘱咐不让我出站,因出站后再坐车就得浪费1元钱。随后,魏大姐跑到站台内将钱包及钥匙交还给我。”李菲说:“那时,魏大姐已下班半个多小时。”
魏大姐的热情助人,让她感激不尽。她之前在武汉丢过手机、钱包等物品,从来没找回过。没想到,来郑刚两个月,就碰到如此感人的事。“此外,郑州公交处处充满细心,如乘客的让座、车长的热情等,都让我感受到郑州的和谐氛围,我被这种‘郑能量’深深感动。”李菲说。
专家
社会需要正能量
更需建立相关奖励制度
查询获悉,近期,郑州不断涌现出反映“郑能量”的好人好事。6月14日,本报报道,在郑州打工的闫女士带着10万元治病钱乘坐出租车时,不慎将钱丢失,后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周文静发现后,第一时间归还;6月17日本报报道,郑州6路公交车长王真,在行驶中发病,但她坚持着,安置好一车乘客后,却晕倒在方向盘上……每次事件后,网友的称赞声都不绝于耳,有网友表示,社会需要正能量、郑州需要“郑能量”,这种能量越多,社会氛围就越好。
昨天,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郭奇说,现代社会对个人主义、对利益的过分追求导致诚信的缺失,因此,媒体宣传这种正能量是非常有益的。然而,要想让这种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的精神更好地传递,有必要建立健全一定的奖励制度,让这些人得到好处。因为,光靠宣传,可能就是一阵风,风过去了也就淡忘了。有些人觉得这些人很“傻”,所以一定要让这些“傻”人得到傻福。 (记者 张朝 实习生 荣萍萍 文 李文波 摄影)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