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全国第一个“低碳日”启幕。让蚯蚓吃垃圾、用无患子洗手、让高楼大厦会呼吸、让城市“零鱼翅”……郑州,也正向“低碳行”。郑州市政府也立下“排放目标”,规定到2015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8%。据了解,未来,“郑州制造”也即将面临先拿许可证,再排碳,带市民逃离“温室”。
一个人的低碳足迹:
我家的蚯蚓吃垃圾
“洗手液”来自碧沙岗
“我有一群小精灵,每天帮我处理垃圾。”一餐晚饭后,郑州环境维护协会负责人杨晓静把吃剩的菜用搅拌机打碎,放到一个“神秘箱子”里。这个用塑料泡沫改装的箱子里,铺设了泥土、从黄河边捡来的干牛粪,“蚯蚓可以吃掉跟体重相当的食物”。
除了用蚯蚓,杨晓静所在的协会,还向公众推广“酵素降解法”。“你能想象普通红糖也能解决掉垃圾吗?”杨晓静说,将垃圾、红糖、水按照1 3 10的比例,在塑胶罐里充分搅拌后密闭,“降解后的东西做花肥营养得不得了!”
处理完垃圾,杨晓静从罐子里掏出两粒无患子干果,放进水盆洗手。“这是我在碧沙岗公园捡的,网上也有卖的。”
“低碳人的快乐,就是制造多少碳排放,就想办法把它以零碳的方式‘吃’掉。”杨晓静的自行车已经陪伴她15年,随手带的杯子也是十多年的老朋友。“就算买件衣服,我也是坚持少而精,一件经典衣服可以穿很多年,低碳其实就是回归经典生活。”
该协会还在推动“零鱼翅城市”项目,杨晓静说:“春节以来的调查显示,郑州市场上鱼翅消费已经很少,这个城市的改变让我们惊喜。”
这两天,杨晓静正在为29日的活动加班加点,29日,一场讲述垃圾的命运的环保动画片将和郑州小朋友见面。“我们希望每个人都拥有慢下来的低碳生活,所以我们这些倡导者应该加倍忙起来。”
一个企业的低碳足迹:
不再让产业住“温室”,“产业公园”将越来越多
用鸟语花香、树密草芳代替机器轰鸣、浓烟滚滚,可能吗?现在,郑州就有个“产业公园”正在绽放低碳魅力。
外立面用陶板,不仅保温隔音,碎了还能“回炉再造”;窗户用PVC阻断导热,夏季乘凉不再用空调;玻璃中空镀膜,防止紫外线。这可不是某个科幻大片中的高科技办公室,而是坐落在航空港南区的产业集聚区内的台湾科技园。
该科技园负责人常杰表示,目前园区已签约或有意向的企业中,70%与生物医药等低碳环保产业相关。而高达35%的绿化率,有望让市民体验逛“产业公园”的新鲜。
以后,像台湾科技园这样的“产业公园”可能越来越多。郑州市政府近日印发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控排方案”),根据该方案,郑州市将拉高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的建设标准,包括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产能转入,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实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1%以上。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