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无限量的“1元抢购”,焦作买家刘先生在京东商城拍下了129件红酒开瓶器。商家随后声称是价格标错,承诺补偿刘先生100元,但第二天却作出凶悍的“纠错令”,限令买家取消订单,否则将视为敲诈并报警,刘先生也被当作“敲诈者”的代表……
买了“错价”促销品 竟然成了“敲诈者”
6月3日晚8时许,刘先生在京东商城看到一则“仅限两小时、一元抢购、无限量”的红酒开瓶器促销广告,卖家是京东商城中的第三方店铺。“我开始时拍了10个,后来越想越划算,就拍了129个并付了款。”刘先生说。
两小时后,刘先生接到了商家的电话,“说价格标错了,而且忘记设置邮费,每个进价都要5元,这样卖赔大了,希望取消订单”,作为补偿,商家许诺赠送他20个开瓶器,也可以折现补偿100元。6月4日,刘先生并未收到补偿款,却发现自己被卖家以“敲诈嫌疑人”的名号公布在京东网上。
记者登录京东商城,在卖家“约客商城”的主页中看到一则“严正警告”和“致网络犯罪团伙的一封信”。商家称:“我公司营运人员在测试当晚零点购活动时,将不包邮的产品邮费设置为0,导致短短25分钟内被241人恶意拍下1391个开瓶器”。商家还展示了10张QQ聊天和短信截图,其中一个买家表示愿意帮卖家减少损失,并根据止损金额收取相应费用,要求对方打款,——这一行为被店家视作“谈判手”。该商家还公布了购买这款开瓶器的200多位消费者姓名、所在地、手机号码等信息,局部进行了模糊处理。而刘先生的短信、姓名、手机号、支付宝账号等也全部被曝光。
在处理意见中,商家称,为区分真正购买者和敲诈者,通过与京东高层和深圳警方的协商,在6月5日18点前取消订单的将视为正常买家,会给予这部分用户大力补偿;对不取消订单的买家,将视为敲诈者,公布其个人信息和个人资料于网络,并作为敲诈案的重点证据提交给公安机关……
网上确实有种“白菜群”
“商家答应赔偿我100元,让我将账号发给他们,现在却反过来说我敲诈,简直是对我的侮辱。”昨日,刘先生向记者展示他的京东账号,近一年内消费2.4万元,是京东的“金牌会员”。“商家无权强制要求消费者取消订单,更不能推断所有消费者都是恶意购买。”对于卖家粗暴的处理方式,刘先生十分气愤,决定到京东商城投诉。
昨日下午,经过多次沟通,京东商城给刘先生打来致歉电话,并赠送500个商城积分(相当于50元)。客服人员表示,商家标错价的商品不会再发货,会对买家有一定的补偿,但对卖家的“严正警告”,京东并不知情,会加强管理。
对此,刘先生并不接受。他说:“对我造成这么大的困扰,仅仅赔偿一些积分?如果不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我会通过法律渠道维权。”
律师丁香认为,无论如何,卖家都不应将风险转嫁给消费者,要求消费者取消订单的做法并不合法。若有个别消费者以此敲诈,也应由公安部门认定,擅自公布公民的个人信息将涉及侵犯公民的隐私权。
商城道歉给补偿 买家“受辱”难接受
网购盛行,假货、假促销随之而来的同时,“白菜群”、“谈判手”、“差评师”也应运而生,这样的事不是第一次,不幸遇到时,买卖双方该怎么办?可以借鉴一下他人的做法——
链接1
“白菜群”,是一种网购群体,他们组成一些网络聊天群,每天在网上淘便宜货,一旦发现商品价格标错,便会一哄而上,然后转手倒卖,商家若不按订单发货,他们会投诉、索赔。
对此,北京市消协法律顾问邱宝昌律师表示,不论是网络交易还是卖场交易,双方都要秉着诚实守信的原则交易。如果是商家标错价格,消费者知情却仍然购买并要求索赔,尽管行为本身并不违法,但在道德层面上是不提倡的。如果商家确实因商品标错价格导致被抢购,他建议可以根据有重大误解,申请变更和撤销合同。
网购出现众多“错价门”
链接2
1.2004年,IBM公司将一款1500元的笔记本光驱错标成1元,但最终如约向数量庞大的下单者发货。“诚信经营+勇于担当”,成为其信誉的基石。
2.2012年7月,支付宝在向236位用户发送5元中奖短信时,误发成了iPad 2。最终,支付宝“将错就错”,拿出70余万元向236人每人赠送iPad 2。
3.2011年8月,钱女士参与当当网“好书好礼抢购”活动,150元购买3套计66册图书。订单随后被当当网取消,称标价错误,构成重大误解应予撤销。钱女士诉至法院,法院最终判当当网履约,钱女士与其他消费者最终拿到了560本图书。
4.2013年3月12日,沈阳市民曹女士在京东商城看到一款原价6690元的金条(20克)打出3295元的团购低价,于是一下购买了10根,“没想到第二天被通知取消订单,原因是系统升级标错”。
5.今年3月,刘先生在京东商城看到一款户外双人双层帐篷标价只1元,就下单订购了135顶。10多天后,订单被取消,客服告诉他价格标错了,愿意补偿200元京券,刘先生最终也表示不满,并寻求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记者 王玮皓 实习生 任倩倩)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