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街头的垃圾分类回收箱,没起到分类作用 记者 王春胜/摄
本月,广东、浙江两省相继推出垃圾收费新政,将垃圾费与水费捆绑收取,借以引导垃圾“减排”。
为了减少垃圾产量,14年来郑州一直希望通过“倡导”垃圾分类,实现垃圾总量控制,但至今效果依然不明显。
外地
垃圾费与水费捆绑收取
5月25日,浙江省发布政策,推行生活垃圾处理“污染者付费”。
两天后,广东省也出台意见,提出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谁污染谁付费。
关于收费标准,政策提出了三个:定额计费、按产生量计费和用水消费量折算系数法。“用水消费量折算系数法”是国际上通行的规则,即用水多的家庭往往产生的垃圾也多。
目前,垃圾费随水费收取在深圳、中山等地推广得比较成熟,具体做法是根据用户的用水量计算相应的垃圾费,随水费一起收取。
其实,2012年7月,昆明等城市就已推行垃圾费随水费收取的举措。
郑州
垃圾收费多措并举
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市容环卫处处长于朝臣说,目前郑州垃圾收费也是多措并举。
郑州垃圾收费标准,目前按2007年的《郑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执行,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为每户每月5元,单位生活垃圾如需环卫车定时运输,每吨收费45元,自行运输的,每吨收费18元。
对于“用水消费量折算系数法”,于朝臣说,2002年至2007年间,郑州曾尝试推行,但被郑州法制办驳回,理由是这属于捆绑收费。
郑州市法制办文件审核备案处一位李姓负责人说,行政事业收费和经营服务收费都要求实现目录化管理,单项单收,而且国家也明令禁止搭车收费。
观点
郑州垃圾收费标准落后
作为2007年《办法》制定人之一,于朝臣说,当初制定政策时,垃圾处理费的收费标准是基于郑州日产垃圾量与郑州市常住人口对比,得出人均所应缴纳的费用。
制定《办法》时,为减少收费阻力,相关数据采纳的是1998年的标准。
“太落后了。”在自然之友河南工作委员会委员匡洁看来,这一政策不能体现“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理所应当地把扔垃圾看成是自己理所应当的权利,“我交钱了”,没人考虑如何减少垃圾产量。
案例
废旧电池处理,“虎头蛇尾”
事实上,郑州做了大量工作以减少垃圾产量,如提倡垃圾分类。
为此,郑州曾印发十几万份宣传单,其间还以2元每个的赔本价格,为郑州6万个商户打造分类垃圾装置,但收效甚微。
于朝臣说,1999年,郑州市在绿城广场举行“不把污染带到21世纪”的环保活动,主要内容是回收废旧电池。后来的两年里,他和同事们收集上来的电池一度多达几十吨。
其间,曾有公司来洽谈处理废旧电池事项,最终都不了了之,原因是处理成本太高,比生产新电池还贵,最终修建了巨型水泥坑填埋。
困境
倡导了14年,垃圾分类收效甚微
垃圾分类,最终未能从源头上实现。当垃圾在中转站集中时,郑州每天4500吨的垃圾,交由工作人员重新分类,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
这个结果,让于朝臣觉得“不好意思”。因为没有与其他更实质性的措施配合,14年过去了,在垃圾分类方面,郑州能做的依然只是“倡导”。
在为郑州垃圾寻找出路的问题上,于朝臣一直在关注外地经验。不过经过仔细研究发现,一些政策并不适合郑州套用。
于朝臣认为,要真正做好垃圾处理,根本上是要通过立法来规范,同时,还要打造垃圾处理产业链条,让处理垃圾有利可图,并形成产业。
探索
垃圾不能只是处理,还要管理
郑州的民间环保组织也在探索垃圾模式化处理。
三年前,匡洁和同事们在中州大道与东风路交叉口附近的天裕小区,开展了垃圾分拣模式的实地探索。
他们在该小区每个单元的一楼大厅,设一个分类垃圾回收箱,居民将分类处理后的垃圾交给本单元保洁员。
第一阶段,干湿分离。湿润的厨余垃圾进垃圾桶,不易降解的白色垃圾装一个袋子,玻璃、铁片等资源性垃圾另装一袋,这两袋垃圾交给保洁员进一步详细分拣,能够卖钱的废品可作为保洁员的报酬。
第二阶段,厨余垃圾向有机肥料的转化。这些肥料可用于饲养小区内的花草,降低物业费用,也可以分发给居民种植小盆有机蔬菜。
匡洁说,现在最大的难题是资金受限,她希望有一天能拿出整套的模式,展现给政府,让垃圾不能只是处理,还要管理。
无论是垃圾收费,还是垃圾分类处理,都是为了限制垃圾产量。从根本上说,市民少产生垃圾,并主动分类,是实现垃圾“减排”的终极途径。
(记者 宋晓珊)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