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1日,第十五届央视青歌赛决赛开赛以来,观众没记住几个歌手的名字,反倒是综合素质评委王立群成了热议焦点,身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百家讲坛》著名讲师的王立群用极浓郁的个人风格来点评歌手,有人认为他的点评旁征博引,“在听歌的同时又增长了不少文学知识”,也有观众觉得“王立群喧宾夺主,点评啰嗦,像上历史课”。连日来,大河报记者几番和王立群进行电话、短信沟通,昨日终于通过邮件专访了王立群,之所以采用这种形式,68岁的王立群解释:“为了慎重,一旦有了纠纷,也好留个物证。”他认为综合素质评委这个活并不好干,虽然没有权为选手打分,但注定是个挨骂最多的主。
为何担任评委?
不明白为何选我,但我能胜任
王立群并不清楚自己为何能担任评委:“我是3月27日突然接到青歌赛组委会的通知,让我担任今年青歌赛综合素质评委时才知道有这档事,事前一点儿不知道。央视为什么选我,我不知道。”
青歌赛综合素质评委应具备哪些素质呢?王立群引用青歌赛总导演秦新民的话说:“青歌赛评委的条件是,具备国家级水准的音乐家;有良好的公众形象;公信力一定要强。虽然谈的不是综合素质评委,但大体应该相差不多。”有些观众认为王立群不应该接这个活,王立群不明白别人觉得他不该接的原因是什么,他自己看重的是“这是一个传播文化的平台”。
王立群认为青歌赛不同于一般的选秀节目,“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人才,应该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包括声乐知识与文化知识,毕竟这是区别歌手与歌唱家的重要标志之一”。
青歌会还是说歌会?
怎么评都有意见,怎么说都会被批
不少人对综合素质的考题来源很好奇,王立群介绍事先并不知道考题,“综合素质评委是周一到周五每天16点到央视后才能看到当晚的题目,而且没有编号,19点命题组才会在我们拿到的题目上标上题号。据说是每晚台领导到达现场后才宣布原来的第1题改为第几题,第2题改为第几题。”
王立群称综合素质评委很特殊:“一是点评选手最多(挨着个点评一遍);二是遭到观众点评最多(多数观众不懂声乐因此不知道如何评价声乐评委);三是最没有权力(0.05的判分权都没有)。综合素质评委的任务只是对选手答题的情况做点评:说多了叫卖弄,叫喧宾夺主。说少了,叫什么都不知道。只要一开口就会被批:是青歌会还是说歌会?至于有了口误,更是被炮轰、拍砖。”即便如此,王立群表示:“不会因此放弃作为综合素质评委的责任与担当,该讲的一定要讲。”
如何看待质疑?
以偏概全,这不合适
至于“王立群点评啰嗦,说得太多”,王立群说点评得长的只有第一天有关“人面桃花相映红”那一题,“拿第一天一道题概括十天的比赛,合适吗?”
王立群认为选手真应该补一补历史课了,他举了个例子,“桃李满天下的桃李,不少人认为是指学生,其实不对,这里隐含了一个典故:《韩诗外传》(卷七)讲,春秋时期魏国有位大臣(子质)。他位高权重之时提拔了一大批官员,获罪时却无一人相助。他感慨万分地对一位朋友讲:今后我再也不培养人了。他的朋友说:春天种下桃李,夏天可以在树下乘凉,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如果春天种上蒺藜,夏天不能乘凉,秋天还会被刺伤。关键看你培养的是不是既知道感恩又有才学的人。因此,后来就把既知感恩又优秀的人才称为‘桃李’。这才是‘桃李芬芳’、‘桃李满天下’中‘桃李’的真正含义。”他强调,“点评风格都是个人形成的,央视没有任何规定。”
对于网上的质疑,王立群表示自己既在意也不在意。“在意的是我说错的,不在意的是说事的。”
介意和余秋雨比较吗?
即使换他来,还会被批
余秋雨是以往青歌赛的评委,如今换成王立群,观众势必会对二人进行比较,王立群称这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如果仍然让秋雨老师当综合素质评委,挨板砖的就是秋雨老师了,因为这个无权的综合素质评委注定是个干活最多、挨骂最多的主”。
如今因为担任评委招惹争议,他以后还会担任类似角色吗?王立群依然用一句值得铭记的妙语作为结尾:“我只会面对生活,从来不会假设生活。每个人都要学会面对生活,但不应该假设生活。一味假设生活会让我们丧失面对生活的勇气。”(记者 王峰)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