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不回家,一群女生在广场上跳起了皮筋
他是一个8岁的孩子,一个人回家、写作业、看电视。很多孩子和他一样,放学后在外“流浪”。 解决孩子放学后的四点钟难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跟商报说说吧。
A
一个沉默的孩子
8岁的他,习惯了“一个人”
昨天下午4点刚过,郑州市农业路某学校,孩子们背着书包欢闹着出了校门。
8岁的明博不紧不慢地将课桌收拾干净,今天的作业已经完成,放在往日,他会留在教室里写会儿作业,下午5点多钟再回家。
跟着人群,明博熟练地通过一个路口,拐进一个小巷。从脖子上取下钥匙,打开家门,放下书包,打开电视,饿了便从厨房里拿点吃的。
父母都很忙,妈妈通常晚上八九点才能回家,爸爸又没办法给他辅导功课。遇到不会写的题,明博就空下来等妈妈回来再问。
一个人放学回家、写作业、在空荡荡的屋子里看电视……明博已经习惯了“一个人”。多数时候,他有着大人般的沉默。
“这样的孩子学校里很多。”明博所在学校的汪校长有些无奈,以前孩子们在商场里、花坛边写作业,但物业不愿意,学校没办法,就让他们放学后在教室里写,直到学校关门。
但在他看来,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B
一位家长的调查
近一半学生
放学后“流浪”在外
李先生曾是一名教师。
2006年,儿子小林上一年级。一天晚上,儿子班上一位同学的家长打来电话说女儿丢了。
李先生知道那女孩,跟儿子关系很好,两个孩子一放学就一起去公园、商场溜达,一直熬到家长们下班才回家。
十几个人打着灯找了半夜,结果女孩自己回了家,李先生把这事牢记在了心里。
为了方便照顾儿子,李先生辞掉了工作,办起了培训班。
“我能深切地体会到家长的无奈,‘真空期’的孩子太需要关注与帮助了。”李先生说,他曾做过调查,几乎一半学生放学后回家或进培训班,而另一半会在公园、商场、马路上溜达或直接进入网吧、游戏厅等场所。
他说,现在生活压力大,工薪阶层的夫妻俩只有都工作,才扛得住日常开销,迟到、早退扣的都是钱,“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能光靠家庭,学校、社会都应该出力。”
征集
填补放学“真空期”,你有啥好主意?
放学后的这段“真空期”,让不少孩子成了“流浪者”。四点钟难题曾多次被媒体关注,但是多年过去,问题依旧。
政府、学校、民间组织并非没有进行过努力,但如同四点钟课堂在夹缝中生存一样,这些努力也往往面临诸多问题。
(河南商报记者 李亚沛 宗雷 河南商报记者 王春胜/摄)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