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4年写下17万字日记 原生态地记录了寻亲过程
映象网讯(记者 张定有/文图)自从2009年在旧书摊上淘到14张“烈士证”后,南阳市第14中学的老师杨连山就没有停止过寻找烈士家人的步伐。历经4年,如今他已为5位“烈士”找到了家,同时用17万字的日记,原生态地记录了寻亲过程。
寻亲四年
帮五位“烈士”找到家
2013年3月6日,难得空闲,杨连山骑着一辆半旧的电动车,一大早就出发了。
在南阳市卧龙区武侯街道办事处陈铁岗社区,他边走边打听一户叫王翠萍的市民,他年前曾来过一次,可是记不清是哪一家了。
前一天,杨连山已经和王翠萍约好,要到她家核实关于其亲属外出当兵未归的一些细节。虽然提前电话联系过了,但一踏进陈铁岗社区,杨连山还是迷茫了。在敲错了两次门之后,才找到了王翠萍的家。
王翠萍说,她娘家是镇平县侯集乡马券王大队人,小时候就知道一个叔叔十七八岁就外出当兵了,至今已经60多年过去,没有一点音信。
王翠萍所述的情况,除名字有出入外,和杨连山掌握的烈士王清生的资料十分接近。经过反复比对,3月25日,杨连山最终确认烈士王清生就是王翠萍的叔叔王连生。这是4年来杨连山帮第五位“烈士”找到了家。
在这之前,杨连山已先后为烈士赵明山、齐华针、张文武、单华荣找到了亲属。
旧书摊淘到1951年的“烈士证”
今年51岁的杨连山是南阳市第14中学的语文老师,平时酷爱藏书,尤其是红色收藏,经常到旧书摊上淘宝。
2009年1月6日,他到一位相熟的旧书商人家碰运气时,无意中从旧书堆中发现了8份“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外加300份现役军人身份证明存根。旧书商人介绍,保管这些档案的民政局搬家,把这些东西与废旧报纸误堆在了一起,结果当废品卖掉,他又从废品收购站捡回了这些东西。
杨连山说,一看这些“革命烈士牺牲证明书”的年代,他就觉得有收藏价值,当场就决定买下来。然而旧书商人并没有出价,而是卖了一个关子,让杨连山想好后第二天再来。最终,杨连山以1200元的价格,咬牙把8份“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和300份现役军人身份证明存根全部买了下来,而当时杨连山的工资,每月仅有1000多元。
此后不久,杨连山在另一家旧书摊淘宝,又买到了另外6份“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这些“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每份都是一式三联,一联归部队存档,一联归当地民政部门存档,一联送达烈士家属。杨连山淘到的“烈士证”均为两联,其中,部队存档的一联已经撕去,但另两联均在。
杨连山手中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都是1951年颁发的,左方有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邓小平的楷体签名,印章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政治部。每份证明书上都有革命先烈的牺牲时间和地点,证书显示,14名烈士均为男性,籍贯均为南阳县。
骑行2万多公里 带着女儿为烈士寻亲
有一次,杨连山向女儿炫耀自己淘来的宝贝时,好奇的女儿问清来路和用途后,突然发出疑问:部队已经将14位烈士的证明书存档,但另两联既没有交给烈士家属,也没有在民政部门存档,他们不是还没找到亲人吗?
是送证书的人不负责任,还是烈士没有后人?杨连山决定亲自为烈士寻亲。
听说父亲要为烈士寻亲, 19岁的女儿杨子也参与进来。
父女俩按证明书的时间顺序,把烈士生前的部队番号、性别、姓名、职务、年龄、籍贯、牺牲原因一一列出,然后查阅军史、党史和地方史志,还趁双休日到乡下去实地打探。
最初,杨连山父女下乡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每逢双休日,俩人就整理好干粮和水壶,一大早就出发了。
再后来,杨连山不堪劳累,将老式自行车换成了电动自行车,先后骑行2万多公里。学校为了支持杨连山为烈士找家,把他班主任的位置做了调整,不再让他担任教学任务,只在教科室从事教研工作。即使这样,最初的半年中,杨连山仍一无所获。
2009年8月,杨连山开始求助当地媒体,同时自己在网上开设博客和空间,寻亲活动才逐渐有了进展。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