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报特派北京记者 王秋欣 梁新慧 刘长征 赵媛 高冬丽)“莫言能获诺贝尔文学奖,好的翻译功不可没。”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带来了自己对文化“走出去”的思考。作为国际问题专家,她认为想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必须得有人才、有产品。培养优秀的翻译人才,让中国文化在世界“发声”,才能让更多中国好作家和好作品走出国门。
【代表档案】张倩红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副校长
●一个尴尬问题引发的思考
张倩红曾多次走出国门,先后在以色列巴-伊兰大学、希伯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还经常到美国、德国、英国等地参加学术交流。
“你们中国的男人能娶几个太太?”张倩红说,这是她十几年前在以色列,一位外国学生亲口问她的问题。“他以为中国还能娶三妻四妾呢。”张倩红说,这个让人尴尬的问题也引发了她的思考。在当时不少外国人心目中,中国依然是贫穷、落后、愚昧、封闭的形象。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一直藏在张倩红心中。在她看来,知识分子不能只坐在书斋中,要把对社会问题的反思作为己任,“必须有浓厚的社会情怀、国家情怀。”
●文学翻译不能成“真空地带”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张倩红把自己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思考带到了两会上。
谈到前一阵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张倩红认为:“莫言的作品确实好,但能得诺奖与高质量的翻译密不可分。”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作品而言,能否走向世界的关键之一就是恰到好处的翻译。我们不少优秀的文学和文化作品没“走出去”,对翻译不够重视是原因之一。
“我们的学术评价体系没有给翻译作品以应有的地位。”张倩红说,这一点需要改变。
“我们想有更多中国作家和作品走出国门,必须重视对翻译人才的培养。”她说,应鼓励高校教师参与各种文学和文化作品的翻译,把作品翻译也作为学者的学术成果之一,尽快形成一支高质量的翻译人才队伍。
●提高文化软实力要打“作品牌”
《甄嬛传》将在美国电视台播出的消息,近来引发了网友关注。
“大众口味是多元的,只要我们生产出既能展现中国文化,又能符合国外市场需求的作品,以后就不光是我们看美剧,美国人也可以看中国电视剧。”张倩红说,这其实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要提高文化软实力,作品背后的推手也很重要,必须要有战略、有政策、有产品、有人才。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不少西方人是从林语堂的小说和散文中了解中国的。”张倩红说,现在缺的就是像林语堂这样既对中国文化有深刻了解,能捕捉文化精髓,又能传达给国外读者的“大家”。
“我们一方面要着力培养国际视野的文化学家,尽快营造国际话语权;另一方面要打造精通文化产业的专业性人才。”张倩红建议,还可以加强文化的体验式交流和学习,将我们的戏曲、书法、绘画、饮食等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用体验的方式展示给外国人,还可在国外知名大学举办中国文化周,加强不同层次文化交流,真正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