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广电全媒体记者 王秋欣 梁新慧 赵媛 刘长征 高冬丽)“我们国家经常搞严打,这不符合法治精神”、“市委书记、市长重视了,问题很快就解决了,这样很不好”、“很多人办事,首先就是想着找关系”……3月9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召开小组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在第四小组,代表们就法律尊严、法律权威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经常搞严打,这不符合法治精神
“一个国家的法律没有尊严,何谈个人的尊严。”全国人大代表、漯河市市长曹存正说,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执法相当严格,驾驶员一上车就会主动系上安全带,在国内,很多人觉得系不系无所谓。
听了曹存正一席话,全国人大代表、平顶山市市长陈建生发问:我们的法律为什么有问题?
“因为我们的法律让大家感觉到有弹性。”陈建生解释,比如我们国家经常搞严打,要求从重从快处理一批案件,这不符合法治精神;还经常搞一些专项行动,凡是在行动中查处的违法行为,就要从重处理,这也不符合法治精神。结果,法律、法规留给大家的印象是弹性的,是可以变化的,是可以宽严相济的。
“作为国家的法律、法规,必须是刚性的。”陈建生说。
曹存正建议,人大应对司法案件进行监督。“比如很多上访事件或者其他一些案件,市委书记、市长重视了、批示了,问题很快就解决了,这样很不好,人们遇到什么问题,往往还想着去找书记、市长,造成恶性循环”。
听了两位代表的发言,另一位代表直言,“我们的法律既然制定了、公布了,就要去做。”这位代表说,现在,食品卫生安全是老百姓反映最强烈、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在食品安全立法方面,我们不是没有法律,而事实是法律得不到严格的执行。我们必须加强法律的尊严和权威,让任何人都不敢轻易触碰法律底线。
◎很多人办事,首先想的是找关系
曹存正、陈建生两位代表都是市长。在这个小组,还有一个“村级市”的“市长”李连成,这位来自濮阳市庆祖镇西辛庄村的党支部书记,从农村人的角度阐释了他所理解的法治精神。
“现在,农村人无论办啥事,第一个想法就是找关系。”李连成说,为了找关系,办事的人就四处请客吃饭,还要花钱送礼。要达到什么目的呢?就是原本要判5年,通过关系,能不能判3年。
“这种事在农村很普遍,但在我们村,我可以说,没有一件这样的事儿。为什么?上梁不正下梁歪,我李连成一不花钱,二不吃饭。村里人只能老老实实地按照法律、法规去办事。”说到此处,李连成站了起来。此时,第四小组的代表们鼓起掌来。
全国人大代表曹维新一直在专注地听李连成发言,“李连成说的是事实,我可以作证”。
“我去过西辛庄很多次,尤其是我第一次去的时候,看到村里的小洋楼,看到那优美的环境和村民富裕的生活,我感到很震惊。”曹维新感慨地说,“这个村很富,但这个村从来不请领导吃饭,上级领导来这个村,级别再高,也别想在村里吃饭。”
“这就是一个制度,一个好的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办事。”曹维新说,哪怕你有再多的理念、制度,一切都要融入实践中。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