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党支部书记张全收
映象网北京专稿(广电全媒体记者 李婷 文/图)“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帮助更多的农民工兄弟实现就业,让农民像城里人一样生活。”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党支部书记张全收接受映象网采访时表示,政府要在养老保险、公租房申请等方面出台政策,让农民工和城市市民享受同等的保障。
【呼吁一】 实行农民养老保险“一卡通”
除了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张全收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头衔——“农民工司令”。身为深圳市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20多年来专门给农民工做劳务派遣,截至目前,其公司已累计派遣务工人员70多万人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业务现状反映出全国用工的新变化。
“现在不仅是广东、深圳、厦门等沿海地需要大量工人,就连我的家乡、劳务输出大省河南也缺人了!”2012年,张全收的公司的触角开始向内地城市延伸,在郑州办起了人力资源开发企业,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
“中西部发展得很快,用工需求增加,而广东、深圳等地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在向内地转移,带去了大量工作机会。很多农民不用再离乡背井,忍受夫妻分居、孩子老人留守的痛苦,而且在家门口打工,收入也与沿海城市差不多。”张全收表示。
他举例说,郑州的富士康开业后,不少工人能拿到2000多元,跟在沿海打工差不多,有的拿的工资比在沿海城市务工还高。“合适的岗位、便捷的生活,是多数务工人员的求职愿望。”
张全收认为,当前务工农民仍然面临素质提升的老问题,用工结构性短缺问题一直都存在,有些企业开出较高薪水,但很难找到有专业技能的人员。“农民工转移培训还要下大力气。希望政府能免费推出更多的培训项目,让那务工人员能够得到岗前技能培训,顺利就业。”
“现在很多务工青年在沿海打了多年工,走的时候养老保险却转不走。”张全收呼吁,进城务工人员养老保险应该随着个人务工地点的改变而转移,可以实行一卡通制度,让务工人员无论在哪个城市工作,都有权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
同时,他还呼吁政府能出台相关政策,让进城务工人员能够在子女上学、医保、公租房申请等方面享受到与“城里人”同等的政策保障。
【呼吁二】建立农村老有所养的机制
在中国,大约94%的农村人养老完全是由子女或家庭赡养。可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严重挑战。
“现在,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外出打工,由子女长年不在身边,家里的老人无人照管,在农村出现的“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的现象。”张全收说,农村老有所养的机制急需尽快建立。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张全收前往河南多地调查、走访。“我发现,大多数五保老人、计划生育扶助对象的养老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保障,生活上没有人照顾,生病就医更是困难重重,而在敬老院集中供养的老人,由于管理服务机制不健全、服务人员少、服务素质低等因素,影响了老人的供养质量和幸福指数。”
张全收建议,一是加大对农村敬老院建设的投入,改善办院条件,并建立约束监管机制;二是探索建立农村市场化养老保障机制,可采取市场运作、政府扶持、社会监督的形式逐步建设农村养老院;三是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补贴标准,发展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为农村“50、60”人员提供就业。
此外,针对农村干部可持续发展、土地流转等问题,张全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阶段,我们要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干部教育和选拔,建立农村发展‘大规划’协调机制,实现农业工业化、农民工人化和农村城市化,促进农村社会经济事业全面发展。”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