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化石——迷你豫龙化石,2008年3月在河南栾川县秋扒乡出土。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供图
2月17日,记者从省地质博物馆获悉,我省恐龙化石研究又有进展,我省发现的目前世界上个体最小的窃蛋龙化石被命名为“迷你豫龙”,此恐龙只有柴鸡一般大小。
据省地质博物馆副馆长徐莉博士介绍,国际最权威专业期刊之一的德国《自然科学》杂志第100卷第2期发表了这篇研究文章。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陈列在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在栾川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有了正式名字——迷你豫龙。
迷你豫龙因为其化石出土于河南省栾川县秋扒乡,因个头极小而得名。徐莉介绍,窃蛋龙类是一群独特的带羽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最早发现于蒙古戈壁沙漠,我国的内蒙古、辽西、广东、江西等地的晚白垩世的地层中也都有发现,在河南是首次发现。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在栾川地区发现有多个“迷你豫龙”幼年个体,有一只完整的个体60厘米长,就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柴鸡那样大小。“虽然它们的肢骨两端发育很好,但是通过对骨骼显微结构的研究,证明这些小窃蛋龙均小于1岁。”徐莉说。
我省发现的窃蛋龙在科学研究上意义重大,中原地区发现窃蛋龙类较少,这一发现对窃蛋龙类的古地理分布和迁徙研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记者高长岭)
相关链接
窃蛋龙名称由来
1923年人们第一次发现窃蛋龙的化石时,同时发现了一窝恐龙蛋和一只原角龙的化石,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的馆长奥斯本认为它是在偷吃原角龙的蛋,所以把它命名为窃蛋龙。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窃蛋龙窃蛋的这宗冤案才被洗清,其实这窝恐龙蛋是属于窃蛋龙的,原角龙只是路过。窃蛋龙是个很爱自己孩子的恐龙,并不是偷蛋者。但是,根据国际动物命名优先法则,已命名的窃蛋龙的名字是不能改变的,所以这一略带贬义的名字得以继续使用下去。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