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费交了,身份证扣了,没找到工作,只得露宿街头……
每逢寒暑假,“大学生外出打工,权益遭侵害”的案例便屡有发生。为何学生招工被骗“年年不休”?招工中存在哪些利益链?昨天,记者采访到长期做校园招工代理的“内行”,尝试寻找答案。
【现状】
临近寒假,招工启事校园泛滥
“月薪3400元-3900元,过年还有红包拿;让同学们放心挣钱……”昨日,大河报记者走访郑州多所高校发现,这类招工启事在大学校园有很多。
在郑州轻工业学院校园内,灯杆、墙壁以及通告牌上随处可见各类招工启事。记者发现,招工企业以江浙一带的电子企业为主,也有郑州周边及本地企业。多数招工启事上详细标明了丰厚的工资标准、加班费、福利待遇以及食宿、休闲条件等信息。
有的启事上留有学生代理的电话,有的则是招工中介的电话,很少有企业直接留下他们人事部门的电话,并且无一例外地没有提及签订劳务合同等保障自身权益的信息。
【内幕】
“内行”揭开校园招工利益链
郭俊(化名)是河南农业大学2012届毕业生,已经做了四年校园招工代理,由于工作不理想,去年11月辞去工作接着做起招工代理,他向记者介绍了寒假招工的利益链。
“大致可以总结为‘工厂—劳务派遣公司—当地中介公司—校园代理—专业或班级代理—学生’这样一条线。”他说,劳务派遣公司一般是长期与工厂合作的劳务中介公司,他们在寒假前从工厂得到寒假用工需求指标,与工厂达成协议得到一定费用,劳务派遣公司再到劳务输出大省找到当地中介公司,中介公司在放假前至少一个月在校园内张贴“招校园代理”的启事。
他说,作为校园代理,为了能及时招到工,他还会招二级代理,对其承诺招到一人给多少报酬,有时还会出现三级代理等层层代理情况。
在另一所高校做招工代理的李达(化名)向记者透露了自己的“招工策略”,他说:“我们一般都是用‘熟人策略’,通过同学介绍同学,最终去打工的也多是一个专业或几个宿舍的人一起。”
【校方】
不建议假期外出打工
但学生也有打工的自由
去年7月,针对大学生寒暑假外出打工上当受骗的事件,省教育厅、公安厅、人社厅及省工商行政管理局4部门联合发出的通知要求:寒、暑假是学生休息的时间,各普通高等学校不得组织各种形式的学生假期外出打工活动,要为有外出打工意向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指导他们选择正规的中介机构,完善相关手续,避免上当受骗。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