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住上了整洁漂亮、设施齐全的小别墅。
2012年岁末,22家媒体记者进行了一次“生命运河探源”之旅
【核心提示】
南水北调,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均衡水资源调配、共享江汉甘甜的共同梦想和安邦课题——
从江汉源头到丹江口水库乃至京城中南海,从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家,到提桶汲水的老叟妇孺,莫不幻想着——能使甘甜清凉的长江水,跨山钻洞,逶迤北上,奔流到京畿环域,源源汩汩、丰沛富足地周济滋润一直困顿焦灼于沙漠外围、少雨寡霖的京津要冲。
但在60多年前的内忧外困、战火频仍交错时,这几乎只是一个痴人说梦的白日黄粱。
只有在改革开放的大局下,在国库富足的财力上,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才能以宏大气魄与严谨论证相结合的革命热诚、科学态度,拨动了东线、中线的交织鸣奏。
南水北调是世界水利史上一部壮丽的中华史诗,是我国治水大业中一部前无古人的轰鸣交响乐,是足以载入史册的不朽长卷,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又一科技巨作。
2012年岁末,来自中央、京津及河南共22家“南腔北调”的媒体记者,顶风冒雪,踏访南水北调中线工段最长、情况最复杂的河南段,进行了一场为期5天行程共700多公里的“生命运河探源”之旅。
采访活动由南阳市丹江口水库出发,沿途有南阳、平顶山、郑州、焦作4市8县10个站点,进行一次探源巡礼。
祖脉:“热土难离 为何移民?”
诏曰:“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汉书》
“俺祖祖辈辈都在这儿生活,恁懂不懂热土难离?为啥让俺移民?就为让北京人喝上一口甜水?”——移民的风声刚刚起于青萍之末时,一生都未出过远门的老汉老太太捶胸顿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是一条生命运河。
它全长1432公里,主要向输水沿线的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20余座城市提供生活和工业用水,其中河南省境内731公里。
南阳市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该县辖区水域面积占整个水库的52%。从渠首到北京,全长1267公里,落差为98米,设计全程自流到北京,不用水泵。
它从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渠首闸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黄河南岸郑州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颐和园的团城湖。天津干渠则出河南后从河北省徐水县分水至天津外环河,干渠长154公里。
规划一期工程,年调水量97亿立方米,最终将达到每年130亿立方米。工程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计划2013年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2014年汛期后全线通水,受水人群达1亿多人。
然而,这一切,都建立在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蓄水的基础上——大坝从原162米加高到设计高度176米,蓄水位172米以下的原库区周边506平方公里土地和乡镇,都将淹没在水底。
于是,“移民”就成了千秋伟业工程首要的巨大课题。
清代著名诗人徐光弟曾用“河身如带势环弯,一线中流两岸山”的诗句,绝妙地勾勒出丹江的奇秀俊美。
这里曾是“一脚踏出四两油,一收十年粮不愁”的富庶之地。但为了国家战略利益,淅川付出了巨大代价。上世纪丹江口水库建设时,就淹没了淅川362平方公里土地,动迁了20多万人。而这次为了源头水源保护和库区蓄水北送,16.5万淅川人要离别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故土。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