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 郭莉培
近日,郑州市民隋女士电视购物时经历了买“瞎”手机、泄露信息、又被骗入局的“步步惊心”。电视购物一向因产品良莠不齐备受争议,现在又出了泄露顾客信息给骗子利用的新陷阱。市12315中心负责人建议消费者,通过电话沟通的消费过程不妨录音存证,律师则称目前对购物致信息泄露的监管法律还存在空白。
事件
399元手机引发“坑姐”连续剧
“他们说比苹果手机还好,只要399元,不满意还能退,我动心了。”近日,郑东新区隋女士在一家省级卫视台上看到某品牌手机的购物广告,于是拨打电话订购了两台。
12月11日,隋女士收到手机,但是使用中却发现拍照不清晰、触摸屏不灵敏。她要求退货,但客服人员以“功能与价格匹配”拒绝退货。
隋女士本以为买了“山寨”货认了就作罢,没想到还有“续集”。12日,她接到了自称是同品牌上海维修部工作人员张先生的电话,主动提出隋女士可将手机寄到上海,将为其提供售后服务。“我啥时候下单,姓名地址、想退货这些信息他都了如指掌。”
手机刚到上海,张先生打电话称手机主板损坏,要支付维修费用。隋女士不同意,要求对方按“三包”换新手机。没想到两天后,她收到对方“已修好并寄回、维修优惠价为600元”的电话。当快递员通知她有邮件,需交600元的“代收款”才能派件时,隋女士蒙了。
调查
卖家称已出招防泄露客户信息
隋女士所购手机品牌客服人员表示:“399元的手机怎么可能会有四五千元手机的效果?我们定价合理,与质量匹配。”
记者随后咨询公司是否在上海有维修部,她称:“各地都有实体店,但跟电视购物是两条渠道,电视购物的客户应该不会接到上海实体店的电话。”
那么,你家的客户,为何信息会到别人手里?“我们最近接到不少这样的举报,名誉也受到损害。”这位客服人员解释称,公司一个月前就开始“无纸无笔化”办公等措施防“内贼”。“就连你打过来的电话,我也只能看到前三位和后四位。”
记者致电曾自称上海维修部的张先生,他先承认是该品牌售后维修人员,但听到记者询问维修费用和客户信息来源,便挂掉电话。记者查询其号码归属地,显示“山东青岛”。
说法
购物泄露个人信息
尚无法律良药“医治”
郑州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电视、网络等虚拟购物平台中确实存在信息泄露风险,但是不能追溯“泄密者”。维修部人员只通过电话跟隋女士联系,如果没有录音,取证就非常困难。
郑州市公安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则告诉记者,目前并不能确定张某的信息来源渠道是否非法取得。即便非法获得成立,是哪个环节泄露,商家和行骗者是否利益共同体,都缺乏举报指向性,立案存在难度。
河南力天律师事务所主任丁香表示,目前针对网络购物、电视购物等产生的信息泄露“副作用”,法律的监管还存在空白。(记者 朱琨)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