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
阅读提示
在走失的第九天,郑州市58岁的孙先生靠在马路边走了。12月13日,本报A15版以《三天三夜没吃饭 一男子靠着电线杆去了》为题报道此事。在孙先生身份没有被确认之前,不少人推测这又是一个进城务工人员的悲剧。
昨日,他的身份被揭开,实际上他是一名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痴呆症)患者,在跟随老伴外出买馒头时意外走失。家属在他走失的第二天报警,但苦苦寻找始终没有音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救助站和公安部门主要依靠群众报案的方式对这类人员展开救助。
【进展】
死者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12月12日晚6时许,郑州市解放路与二马路交叉口,一名男子靠在路边的电线杆上离开了人世。附近不少人看到,他已在路边坐了三天三夜,一直都没有进食,有环卫工人曾试图帮助他,但他始终是摇摇头、摆摆手,一语不发,只是接过了一瓶热水。事发后,警方立即对男子的身份和死因展开调查。
昨日,死亡男子的身份已确认。郑州警方发布消息称,12月13日晚,中原区居民刘某到解放路派出所,称死亡男子与其走失的岳父孙某体貌特征相近,后经刘某及亲属辨认尸体后确认死者正是孙某。
据亲属介绍,孙某今年58岁,郑州人。孙某生前患有脑梗后遗症、阿尔茨海默病,曾有6次走失记录,性格内向,不与他人交流。孙某在中原区颍河路附近走失后,其家人四处寻找都没有结果,当家属在媒体上看到解放路附近有人死亡,体貌特征与其相符,这才找到。
【讲述】
如果有人打一个“110”、“120”,或许……
昨日,记者找到了孙某的女儿,对于父亲的不幸离世,孙女士悲痛万分。她说,父母家住中原新城小区。12月3日晚上6时许,母亲带着父亲外出买馒头。“一转眼的工夫,突然发现父亲不见了。一家人就赶紧上街找,但找了一晚上都没有音讯。”孙女士说,12月4日,家人报了警,制作了大量的寻人启事,发动亲戚朋友沿街张贴寻找,同时还向广播电台求助,发布了寻人消息。
“父亲有老年病,除了精神意识不太正常外,身体还算健康。为了防止他走丢,我们专门制作了写有联系方式的卡片放在他的衣服里,但那天想着只是下一趟楼,衣服里没有放卡片。”孙女士说,一家人曾在西大街居住多年,也曾在京广路住过。老人以往走丢过几次,基本都在西大街的老房子附近找到,因为父亲脑子里只对老房子有印象,能凭着记忆摸回去。
孙女士推测,西大街距离老人出事的地方也就1公里多,可能是京沙快速路建成后,附近的地貌特征有些变化,老人才迷了方向。
孙女士说:“寒冬腊月,不知道这些天父亲是怎么过来的。如果能有人帮他打一个‘110’、‘120’,或许……”此时,她已泣不成声。
【调查】
他为何未能得到及时救助?
11月22日,河南省民政厅下发了《进一步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全省各地救助管理站要主动开展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通知中还提到对街头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救助,要做到及时引导或护送到定点医院、救助管理站接受救治、救助。
孙先生在寒冷中逝去,众多网友对此不胜唏嘘,也提出了疑问:孙先生为什么没有被救助站的人员发现?
昨日,郑州市救助站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接收的走失人员主要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其中老人走失主要原因是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或精神疾病。此外,也有老人年龄太大,记忆力减退导致迷路走失。
该负责人说:“走失的老年人不像流浪者或是农民工可以清楚地分辨,他们一般都穿着正常,从精神面貌上也难以判断,所以街头的工作人员很难发觉。”该负责人说,“多年来,我们的做法是每天坚持收集汇总报纸、电视上的寻人启事,并剪辑成册,遇到身上没有联系方式的走失者,可以立即比对我们收集的资料,通过这个方法,去年帮助200多个走失人员找到了家,这是目前最有效的途径。”
昨日,郑州市“110”指挥中心介绍,成年人走失超过24小时的,家属可以报请辖区公安部门立案,而未成年人随时都可立案。如果接到群众反映,民警会立即赶赴现场处置,对于找不到家的走失人员,会先移交救助站保证其生活。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