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年前诞生的“双十一”,再到两年前诞生的“双十二”,电商一步步造节,一步步创造销量神话。
今年已突破1万亿年销售额的阿里系,在年末最后一场电商狂欢即将落下帷幕时,向本报记者揭秘了电商造节的台前幕后。
1问
我们为什么要造节?
“11月11日是光棍节,过节的都是年轻人。那些宅男宅女反正待在家里也没啥事儿,让他们上网买东西吧。”昨天,淘宝网公关部经理吴昊笑着告诉记者。
于是,“双十一”在4年前诞生,并在今年创造出一天狂卖191亿元的销售神话。
尝到了甜头的阿里系发现,仅仅是“双十一”,并没有把大家的消费潜力挖掘出来。于是,去年的“双十二”谐音是“要啊要啊”,也被他们瞄上了。
一拨又一拨造节,努力“掏”着网购族的钱包。
2问
双十二为什么不公布销售额?
双十二,阿里系为啥不公布销售额?
吴昊解释说,今年阿里系年销售额已经突破1万亿元,这是一个里程碑的数字。在做“双十二”之前,公司并没有给出销售考核任务。
“‘双十二’是要再创下一个像‘双十一’一样惊人的数字呢,还是要留下一个创新的东西?”吴昊说。
“双十一”设立有门槛,只有1万多商家有资格进入销售系统。但这次“双十二”不设门槛,所有商家都可以参加活动。商家打多少折、优惠多少,自己和消费者“商量”。
“参与活动的,90%以上是中小卖家,而我们的愿望就是让‘小而美’的企业借助这个大平台,能有所收获。”吴昊说。
的确,对引领消费变革的电商而言,不创新,毋宁死。“我们不想让销售额‘绑架’了我们的创新。”吴昊解释说。
3问
我们的营销
和线下商家有什么不同?
眼花缭乱的电商促销,引起传统商家高度关注。自我审视,电商觉得自己的营销和线下商家有什么不同呢?
“最大的不同是,我们更大胆、更创新。”吴昊说。
互联网“长尾时代”的本质就是大规模定制。传统工业经济的商业模式是少品种、大批量的规模经济模式,而后工业化时代的商业模式,是客户驱动先销后产的大规模定制模式,小批量,多品种。
通俗地说,线下商家的营销是“我有啥,你买啥”,而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则是“你买啥,我卖啥”。
“双十二”淘宝网独特创意“愿望清单”,让消费者先收藏、商家再备货的模式,正是悄然到来的这场消费革命的最佳体现——个性化消费、柔性化生产。
Why
释词:为什么
引申:电商内在策划解密(首席记者 王鲁峰 见习记者 赵黎昀 实习生 孙晓曼)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