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十八大提出的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要求?信阳市浉河区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践中找到了答案。
12月4日,记者来到该区东双河镇“双和佳苑”社区采访时,社区居民沈长城告诉记者:“3年前,我们从南方回到家乡,现在,我们两口子每月在厂里能拿到6000多元的工资呢。社区里有学校、医疗室,还有酒店、商店,比原村庄里方便太多了。”
小沈夫妇的生活片段是该区许许多多入住新型农村社区农民的一个缩影。目前,浉河区基本建成了大型社区2个、中小型社区8个,21个社区已初见雏形,5000多户农民喜迁新居。针对山区、茶乡的特点,浉河区在不减少农业用地、不削弱农业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农村社区的医院、学校、道路、水电、垃圾处理等城镇化公共服务完全城市化,农村富余劳动力获得充分务工机会,农民变市民,生活一点不比城里差。
浉河区区委书记邵春杰告诉记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尊重群众利益是该区新社区建设的三大法宝。
茶叶是浉河区的特色和名片。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布局上,区里综合考虑到茶产业、旅游产业、人口分布、社区规模等多重因素,整体布局突出茶之美、基础设施突出茶之形、建筑风格突出茶之韵。沿环南湾湖百里茶廊,把新型农村社区与茶叶生产基地、茶叶加工基地、交易市场、茶文化休闲体验基地、茶旅游观光基地串联起来。
本着一切从维护群众权益出发的原则,该区无论是规划还是建设,都始终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定权,优先建设安置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切实保障社区所在地和搬迁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害。把社区与配套的产业园区一起规划、一起建设、同步实施,全区基本建成和在建的所有农村社区都配套引进一项支柱产业。农民进社区后,有事可做、有业可为、有钱可赚,在新社区乐意住、住得下、住得好。
此外,该区还鼓励先拆旧后建新,区本级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投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杜河、楼房、柳堤三个社区把滩涂地改造为建设用地,挖潜用地300多亩。
(记者胡巨成 通讯员传箱 董勇)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