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农民进城后,有了自己的房产和工作,空置着农村的宅基地,农村“空心村”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城市用地指标却严重不足。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和《规划》给河南提出的“人地挂钩”试点政策支持,将有利于解决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
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人地挂钩”是《指导意见》和《规划》中先行先试的一个亮点。
【故事】 农村出现空心村 城市出现用地难
王二(化名)是新乡县农民。从2005年开始,他就来到郑州务工,并在郑州买下一座房子。与此同时,他在农村还有一处占地260多平方米的宅基地。
随着农民进城人数增多,越来越多人像王二一样,占着“双份地”。
这样就形成一个现象:王二所在的农村,外出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空心村;城市有大量农村人口拥入,但用地指标不足,严重制约城市发展。
数据显示,河南省通过农村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农村宅基地复耕,大约有400万亩的土地利用空间可以开发利用;与之对比,2011年河南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用地大约需要60万亩用地指标,但实际获批的用地指标只有20万至25万亩,实际用地严重不足。
推行“人地挂钩”后,王二来到城市工作安家,他农村的那一块宅基地、耕地可以“腾出来”,复耕或者变成建设用地,这样,他所在的县城就增加了建设用地指标。
王二来到郑州,这些建设用地指标,可以通过土地拍卖等方式,转移郑州。这样,就解决了王二以及更多人甚至这个城市的建设、发展需求。同时,这些拍卖的钱还将返给农村,用于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农村经济。
【试点】 河南试点“人地挂钩” 着重解决城乡统筹等问题
省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负责同志介绍,“人地挂钩”概念的提出,源于国务院32号文。根据32号文,省政府与国土资源部签订了《共同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合作协议》,明确提出在河南进行人地挂钩先行先试政策。
他解释说,“人地挂钩”政策的初衷,是促进城镇化进程中土地、人口协调发展,着重解决城乡统筹等问题。河南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人地挂钩”试点工作,探索开展人地挂钩的体制机制,推进的着力点和工作方法,即“在农村找到解决城市发展诸多问题的办法,在城市找到解决农村发展诸多问题的办法”。
目前河南省正在拟订有关试点工作推进意见,力图探索一条有效支持“两不三新”科学发展的国土资源支撑机制。(记者 王磊 实习生 田丹丹)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