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与路径

2012-11-25 07:11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强调“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十八大报告强调以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为重点,具体论述了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这五个与人民群众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现实问题,推出一系列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措施,彰显出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必将进一步推动和加强社会建设。

  改善民生与创新管理并重

  记者:我们知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强社会建设越来越重要。十八大报告用了很长的篇幅论述社会建设,把加强社会建设放在了很突出的地位,请您谈谈其中蕴含的深意。

  青连斌:社会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环节,也是“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和现阶段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看,加强社会建设越来越迫切。

  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辅相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建设虽有很大进步,但仍是一块“短板”。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也会拖经济发展的“后腿”。国际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并不能自动带来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我国发展到今天,加强社会建设,既是提高民生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也有条件逐步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按照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强社会建设。

  记者: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把“改善民生”作为重点容易理解,把“创新管理”也作为重点,这是为什么?

  青连斌:社会建设工作的特点是任务繁重,工作千头万绪。因此,必须抓住重点。

  我们以前强调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这是正确的。

  民生一头连着民利和民心,一头连着内需和发展,既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是发展的有效途径。群众吃穿用问题基本解决后,对住房、教育、医疗、文化等需求不断增长。做好民生工作,不仅可以直接改善老百姓生活条件和环境,而且能够扩大消费、增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做好民生工作,还能够提高人们健康、文化、科技等素质,这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因此,必须更加重视这项工作,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社会建设重点任务的位置。

  由于长期累积的问题比较多,前些年,我们的民生问题很突出。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并以此作为缓解当时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的重要抓手,社会建设的其他工作很难顺利展开。因此,解决民生问题一直是我们的重点工作。近些年来,我们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极大努力,取得明显成效和重要进展,总体上民生问题有所缓解。但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社会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必须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十八大提出“三个必须”,“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强调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是抓住了现阶段社会建设问题的要害。

责编:王涛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娱乐圈男神女神当道,个个生的个唇红齿白倾国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为暑期档头一炮,其中隐藏着几枚重磅炸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