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近年来,河南人民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务实的行动和丰盈的粮仓,默默实现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庄严承诺,今年全省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全年粮食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河南,正在奋力探索着“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
高起点、高基数之上,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并不容易。在夏粮单产连创新高、增产空间不断缩小的情况下,向秋粮挖潜力、向秋粮要产量,成为我省粮食生产的必然选择。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从政策支持、科技支撑、组织创新等各方面,与读者一起探访我省秋粮挖潜和增产的秘密所在。
沉浸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喜悦中的中原大地,又迎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河南秋粮再获丰收,总产创历史新高,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亮点。
在高起点、高基数之上,新纪录是如何创造的?在粮食生产成本增加、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农民“重夏轻秋”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秋粮增产的潜力在哪里?
观念之变——
从“重夏轻秋”到夏秋并重
“重夏轻秋”,曾长期困扰着我省的秋粮生产。
以我省第一产粮大市周口市为例,该市的秋粮总产曾经只占全年粮食总产的30%左右,最低年份一度下降到12%。理论产量应高于小麦的玉米,单产却比小麦低200斤左右。
全省的情况也与此类似。有人曾做过统计,2000年~2008年, 全省粮食总产中夏秋粮之比由55∶45变为 57∶43,夏增秋降态势明显。“重夏轻秋”,使我省秋粮生产长期处于低而不稳的状态。
有关专家多次呼吁,在夏粮单产连创新高、增产空间不断缩小的情况下,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希望在秋粮,潜力同样在秋粮。
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介绍,2008年是我省秋粮生产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那一年,我省制定了《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规划》并得到国家批准。规划到2020年粮食年产量再增加300亿斤,其中秋粮的分量占到了200亿斤。
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夏秋并重,像重视夏粮一样重视秋粮,首次在政策层面得到了确认。
在此之后,我省重视秋粮生产的政策力度逐年加大。2009年推出的“450行动”计划对秋粮生产的扶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已完成77.8亿元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到户的基础上,再次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良种补贴、重大病虫害防治等支持秋粮生产的各种专项资金20多亿元。
空前的政策扶持力度,再加上玉米价格逐年攀升,使我省秋粮种植面积逐年增长。今年,我省玉米种植面积较去年增加100多万亩。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