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镇平县杨营镇伊营村农民正在抢种小麦。寒露前后,这里的农民掀起了小麦播种高潮,力争明年小麦再夺丰收。 本报记者 王天定 摄
“这一垛秸秆就是几千块钱,想想过去都在地里烧了,多可惜啊!”10月9日,在扶沟县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吕潭乡聂老村村民聂答拉在把一拖车玉米秸秆卖给公司后禁不住感叹。记者看到,装满玉米秆、豆秆的大小车辆在公司院内外排起了长龙,公司员工正忙着给前来卖秸秆的村民过磅、付款。
扶沟县是农业大县,有着丰富的秸秆资源。秸秆如何处理,过去着实让农民和政府头疼。农民收了秸秆没用,搁在地里影响播种,干脆一烧了之,污染空气、破坏土壤又存在安全隐患。不过近几年这种状况因秸秆发电、秸秆青贮、秸秆还田、秸秆沼气等循环利用方法而发生着改变。
2008年,扶沟县引进了北京国能生物发电项目,自当年5月正式投产以来,每年消耗秸秆等农林废弃物15万吨,仅秸秆收购一项,每年就能为扶沟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收入近2500万元。如今,麦秸、玉米芯、辣椒秆、豆秆、稻壳、花生壳等都成了国能生物发电公司的重要原料,也成了农民手中的宝贝。聂答拉这几年一直在做秸秆经纪人,他算了一笔账:“一吨秸秆能卖180元,现在秋收旺季,我每天可以组织一二十吨货源,收入就是几千块!”
扶沟县宝乐奶业公司饲养着上千头奶牛。公司每年都要收购400多万公斤秸秆,用5个总储量为7800立方米的青贮氨化池进行氨化处理,供奶牛慢慢享用。“一车玉米秆卖200多块,比烧掉强多了!”韭园镇董庄村农民张新中这几年都会把自家的玉米秸秆、花生秧卖给公司。(记者张 靖)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