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一个给土地“看病”18年的人,会是什么样儿?
站在叶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童小聚面前,记者知道了答案:黝黑的皮肤,单薄的身板,消瘦的脸庞,还有年仅40却已略显佝偻的脊梁。
18年后,那些被巡诊“把脉”过的土地,又是什么样儿?
叶邑镇金湾村63岁的李旺老汉说:“俺家的8亩地,从起初收麦的5000多斤变成了现在的10000多斤。今年国家的保护收购价是一斤1块零2分,而俺这儿能收到1块1角钱,8亩地多了5000斤小麦,等于俺今年多挣了5500元咧。”
这就是答案。
5月31日下午,在叶县叶邑镇万亩高产示范方里,金色的麦浪在阵阵微风吹拂下,发出簌簌的声响。
走进地头,童小聚捧起一把泥土说:“不同的地块就像不同的人,需要的营养成分是完全不一样的。像这块地,氮肥量足,需要适量补充磷肥和钾肥。”
不仅这块示范田,全县18个乡镇580个行政村所有地块的土壤类型、质地、前茬作用、施肥量包括降水,都装在童小聚的心里。1995年,从豫南农专毕业的童小聚来到叶县农业技术推广站。18年间,作为一个土地“配方医生”——即按配方给相应的土地施肥,他踏遍了叶县120万亩耕地。2010年,他抓住叶县成为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的机会,给全县所有耕地作了一次全面的“把脉问诊”。
农机推广站实验室里,采样回来的1516袋泥土样本清楚地标明了各种元素含量。随后,分发到家家户户的配方施肥建议卡,彻底打穿了农业实用技术到不了田间地头的“棚架”。
“开始俺不信。像俺家,几辈人土里刨食,还能不会种地?童技术员他们到俺家地里,手把手地教咋样施肥,咋样除草,咋样治虫,俺心里一直犯嘀咕。碍着面子,按他们教的试了试,结果麦收后一算账,化肥少用了三成,麦子多收了三成。俺服了。” 李旺说。
去年一年,通过测土配方,叶县93万亩小麦减少化肥用量260多万公斤。仅此一项,就为种地农民节约成本1362万元,全县因此增产节支高达1.19亿元。
“科学种田产量高。去年我县面积极少的丘陵山区因干旱减产,而平原地区增产,算总账还是增产,粮食产量实现8连增。今年形势更是喜人,大面积均衡增产已是定局。”叶县农业局副局长马先伟一脸欣慰。
相关新闻
更多>>